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學者:量化寬鬆政策加大全球經濟不平衡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5日 08: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量化寬鬆政策正在加劇全球經濟的不平衡,因為這一政策透過影響全球主要貨幣匯率的劇烈波動,加劇了全球貿易的不平衡和全球性通脹壓力,進而又導致全球經濟的進一步不平衡。

  眼下,量化寬鬆政策正在加劇全球經濟的不平衡,因為日本和美國等部分發達國家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的同時,新興經濟體國家和澳大利亞將不得不採取“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這一方向相反的貨幣政策將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穩定産生巨大的衝擊與影響,特別是會繼續加大全球經濟的不平衡風險。

  日本和美國為了擺脫自身經濟的不景氣,相繼採取了量化寬鬆政策。10月5日,日本央行宣佈減息和擴大量化寬鬆政策,並設立5萬億日元臨時基金用以購入公債以及相關資産,試圖通過降低長期利率來緩解日元持續升值對經濟造成的衝擊與影響。11月3日,美聯儲也宣佈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決定到2011年6底前購買6000億美元長期國債,以進一步刺激美國經濟復蘇。美國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穩定的負面衝擊與影響更大。此外,量化寬鬆政策還可能成為其他發達國家央行的備選方案。

  為了對衝美國推出量化寬鬆政策的衝擊與影響,新興經濟體國家和澳大利亞紛紛上調利率。其中,澳洲央行在11月2日宣佈將基準利率從4.50%提高到4.75%,這是澳大利亞央行近6個月以來首次加息。澳洲央行認為,澳洲採礦業出現百年難遇的繁榮局面,目前風險平衡狀態已發生轉變,應防範通脹壓力升溫,審慎地提早實施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同日,印度央行也宣佈今年第6次加息,將基準利率提高25個基點至6.25%。印度央行加息則是為了平衡經濟增長和抑制物價上漲壓力,因為印度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長已達到8.8%,但通脹率卻也高達10%水平。由此可見,澳大利亞加息是為了防範通脹,印度加息則是為了遏制通脹。其實,目前其他新興經濟體國家也早已出現了通脹壓力。量化寬鬆政策將可能會使其他國家承受更大的通脹壓力,迫使這些國家重新採取“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基調。

  量化寬鬆政策與“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之間之所以會形成目前的博弈或對峙局面,是因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本質是在零利率基礎上實行進一步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央行通過買入債券而向銀行體系注入大量流動性,使長短期利率維持最低水平,以此來刺激經濟增長。但量化寬鬆過程中增加的流動性(或言存款)將創造出更多的貨幣供應,所以量化寬鬆政策無疑是在間接增印貨幣。

  一方面,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美國會因貨幣供應增長而導致美元貶值,從而有利於刺激美國的出口增長,緩解美國人認為貿易逆差擴大是導致當今美國失業率高企和經濟增長乏力主要原因的壓力,達到減少貿易逆差、增加就業的貿易再平衡目標,由此為增進國內就業和經濟復蘇提供一定的動力。

  另一方面,美國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無疑是等於向全世界發行美元,結果是必然會向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國家輸出通脹。因為,利率幾乎徘徊在零利率水平、額外創造的貨幣供應導致美元持續貶值,促使大量資金流出美元及美元資産並流向收益率更高的其他貨幣及其資産,這種貨幣套利的結果,相當於向一國發行了大量美元。當熱錢或流動性大規模流入新興經濟體國家時,這些國家會面臨物價上漲、經濟過熱壓力。另外,新創造的大量流動性會導致金融市場上資産價格輪番上漲,如近期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這説明,美國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在向全世界輸出美元的同時,也在向全世界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國家輸出通脹,甚至會導致這些國家面臨惡性通脹。為了遏制通脹或防範通脹壓力,新興經濟體國家不得不採取“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以對衝量化寬鬆政策對本國經濟及金融市場的巨大衝擊,結果是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本國匯率的進一步升值。

  如此看來,不平衡的貨幣政策(主要是量化寬鬆政策),結果是必然會導致美元的貶值與全球主要貨幣匯率的升值,匯率的劇烈波動加劇了全球貿易的不平衡,進而又進一步加大了全球經濟的不平衡。從這個角度分析,美國等國推出量化寬鬆政策,正在不斷加大全球經濟不平衡風險。□作者 樂嘉春 作者係 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