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7日 07: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 劉歡 王建華 鄭茜)北京的分析人士表示,在國內外流動性過剩、通脹壓力高企的背景下,中國貨幣政策在應對這兩方面壓力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抑制美國“量化寬鬆”政策負面效應的演化發展。中國社科院等機構的專家表達了上述觀點。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至今,歐美主要經濟體仍然受困于經濟疲軟、失業率攀升、公共財政失衡等問題。美聯儲月初又宣佈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世界面臨通脹和熱錢涌動的壓力不斷加大。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等經濟體的流動性過剩局面正在形成,如不對流動性採取有力的調控措施,物價上漲壓力必然會進一步顯現。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10月份CPI同比上漲4.4%,為年內首次突破4%,並創24個月新高。
中國央行曾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表示“貨幣信貸增長正逐步向常態方向回歸”,二季度報告則是用“貨幣信貸增長從2009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態回歸”,進一步確認了貨幣環境回歸常態。而在三季度報告中,央行用“引導貨幣條件逐步回歸常態水平”表明了其調控意圖。
2008年11月初,為抵禦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不利影響,中國政府宣佈對財政和貨幣政策進行重大調整,由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轉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時至今日,隨著國內經濟企穩向好、流動性過剩加大通脹壓力,中國在相應地運用具體貨幣工具。央行繼10月19日宣佈近三年以來的首度加息後不到一個月,又決定自11月16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已是中國今年以來對主要商業銀行準備金率的第五次上調。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表示,政策需要累積才能出效果,從央行政策出臺節奏、銀行進行政策操作便利性等方面綜合判斷,央行年內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大。
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外部流動性進一步氾濫的情況下,中國實施的貨幣政策有利於管理通脹預期,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國貨幣政策帶來的負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