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7日 09: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李東萊
A股市場從來沒像現在這樣精彩而詭異。
回想上週五之前,投資者一個個還賺得盆滿缽滿。然而接下來的三個交易日,賬戶盈利便直接還給了市場。
“這次下跌伴隨傳言不斷,又是印花稅,又是加息;在市場裏翻騰巨型藍籌的,大家猜測似保險也像基金。傳到最後,誰也不知道真相是什麼了,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有資金乘機大舉撤退。”某上海私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宏源證券(000562.SZ)高級研究員范為解釋道:“愛爾蘭債務危機令國際熱錢有流入避險市場、流出權益市場的跡象,導致A股短期有一定的回調壓力。”
詭異的藍籌,瘋狂的傳言
本輪暴跌有兩個特徵:一是巨型藍籌的詭異上漲;二是利空版本的多樣化。
中國石油(601857.SH)、中國石化(600028.SH)、工商銀行(601938.SH)上周以超乎尋常的上漲給此輪下跌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而深究它們的上漲邏輯,卻顯得混亂不堪。
比如,工商銀行的異動被不少市場人士歸結為配股,但同樣配股的建設銀行(601939.SH)卻幾乎原地踏步。
此外,11月12日的暴跌被傳因為印花稅、加息,11月16日的傳聞演變為發改委準備調控農産品價格、明年會大幅壓縮信貸等。
“這麼多的傳聞其實指向都一樣,國家準備調控流動性,這無疑將本次行情的基礎徹底破壞。”上述私募説,“一般來説,CPI數據在4%~5%之間的時候國家就會出手調控。
個人預計11月CPI還會創新高。本次上漲和基本面沒有什麼關係,僅僅是資金推動的,緊縮資金就是收緊行情向上的空間。”
業內人士分析,上述特點結合本輪漲跌能透露出一些端倪:一、市場裏有一股不明鉅額資金;二、這股資金規模相當大,可以隨便拉抬巨型藍籌;三、這股資金準備撤退。
最大嫌疑:國際熱錢
對於這股資金的構成,廣州證券策略部經理張廣文早在行情之初便表示:“基金倉位普遍過高,因而主要來自國際熱錢和遊資。”
10月8日,也就是行情之初,浙商證券基金研究報告稱:“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倉位已經達到87.47%,逼近2009年末88%的最高水平。”這説明大盤的放量上漲,是在基金高倉位的情況下形成的,那麼必有一股非基金的資金流入到股市中來。
另外,早前央行發佈數據稱,10月份居民存款減少了7000億,“鋻於國家正在調樓市,那麼這7000億很有可能進入了股市。”上述私募説,但該部分資金的趨向性較為分散。
以中石油11月11日與12日的市場數據來看,兩日成交額44.26億元;工商銀行15日成交額為42.95億元,如此鉅額的資金青睞兩個A股權重最大的股票,説明資金趨向性高度一致。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此輪暴漲暴跌應該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漲是因為流動性相對過剩且國際市場普漲帶動,而跌也是來自於前期上漲過多,有回調需求,此外宏觀政策收緊也是一個觸發因素。所謂熱錢或許只是其中的一個作用力而已。
機構開始看空?
基於對愛爾蘭以及歐元區其他有債務危機國家如葡萄牙等國的擔憂,國際資金開始尋求避險,“所謂避險市場就是債券和貨幣市場,它相對於權益市場——股市、大宗商品市場的風險相對較低。這裡面,美國國債和美元的安全系數又較高,於是大家都去買,當然前提是資金都要從權益市場中撤出來。”范為説。
“本次下跌最多的是有色和煤炭這些資源股,而它們在行情一開始的時候就被國際熱錢看上了。”張廣文表示。
這時,本應和熱錢具備同樣實力的國內機構們又在做什麼呢?本報記者從上述人士處得到了相同的答案:機構開始看空。
范為告訴記者,自己和業內同行交流後發現“很多機構沒那麼堅定地做多了”。而上述私募也説,國內基金的倉位過高,承擔的風險也很大,“需要把倉位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