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證券市場 >

通脹加速政策風險 基金看多邏輯鏈斷裂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7日 07: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記者 徐皓

  漲也通脹,跌也通脹。

  上週五,滬指大跌162點。兩個交易日後,11月16日,大盤再度跳水119點。而就在兩周前,市場在激蕩的流動性推動下一路狂奔至3000點。

  由於通脹水平的急速上升,自7月以來的寬鬆政策或將進行調整,成為買方機構一致的擔憂。而“政策風險聚集”,將直接動搖基金對於此輪行情看多的信念。

  通脹:漲過了頭?

  回顧10月份以來的這次市場的連續上攻,流動性的充裕甚至氾濫,成為其內在的根本邏輯。貨幣政策緊縮的預期,讓這一輪流動性推動行情的基底産生動搖。

  7月宏觀經濟指標開始表現出積極的跡象,政府政策也開始轉向溫和與寬鬆。機構投資者開始隱隱轉向樂觀,其中“政策風險減弱”是看多的重要理由。

  另一方面,西方各國不同程度的“定量寬鬆”,推動貨幣貶值持續釋放流動性,加上人民幣升值預期,更多的資金流入國內,引發國內通貨膨脹預期進一步加強;而房地産調控政策的深入,也導致資金一股腦進入股市。大量增量資金的入市,必然涌入估值較低的大盤權重股,從而推動股指上行。

  10月,通脹概念板塊成為領漲先鋒。上遊資源品行業,煤炭、有色、農業表現強勁,這也成為基金重點加倉品種。不少基金將通脹主題定為四季度重點挖掘的投資主題之一。

  但通脹上升的速度如此之快,4個月的時間從“預期中”轉為“超預期”。原本的“溫和通脹”被迅速放大,這直接使得機構對於4季度行情看高邏輯中關鍵的一環——“政策風險釋放”,出現斷裂。

  錢袋子要收緊了嗎?

  經濟數據連續兩月超出市場預期。隨著通脹走高,“穩定”成為壓倒一切的因素。

  近期公佈的10月經濟數據顯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4.4%,年內首次突破4%,創25個月新高,工業品出廠價格 (PPI)上漲5%,原材料等非食品價格的反彈推動了物價上漲。

  而就在數據發佈前一日,央行宣佈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已是近一個月內,央行連續第三次密集動用貨幣政策——10月份曾對6家銀行差別上調準備金並意外加息。

  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瞄準一個靶心——通脹。

  在提高準備金率的同時,前日外管局宣佈了一系列的加強外匯管制、遏制資金流入的措施。“資本管制這一短期效力工具也如期被用上了,也進一步看出決策者的決心。”華安基金認為,“從出手輕重看,決策者已經意識到通脹和通脹預期的嚴重性。”

  敏銳的買方機構已經迅速調整他們對政策風險的預期。

  從三季度的“享受寬鬆政策”,到“尚不會進入加息通道”,直至如今開始擔憂 “繼續加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概率提升”。這是基金在4個月內對政策判斷的演進。

  雖然目前市場流動性尚未出現根本性改變,但不少基金公司認為,貨幣政策已經開始轉向。華安基金認為,“(通脹上升)正好發生在確定明年貨幣政策目標的當口,將會促使政策定得比較謹慎。”

  與此同時,外部的流動性狀況也出現風險點。中歐基金分析認為,這兩天G20峰會將針對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進行討論,市場開始懷疑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能否得到執行。而歐洲債務危機再次浮出水面,近期愛爾蘭、葡萄牙等國的國債利率不斷攀升,投資者擔心這些國家將在近期內需要救助。

  通脹概念還有機會嗎?

  近期市場的劇烈震蕩,便被基金看作是市場對貨幣政策轉向作出的反應。受政策調控影響較大的週期性品種本週表現落後,獲利回吐的壓力則加劇了拋壓。

  獲利盤的回吐是好是壞?上投摩根基金認為,本週二的下跌只是經歷上漲過程中的“雷雨區”,下個月的宏觀數據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需要密切關注。

  而對於投資者疑惑的通脹板塊投資機會是否仍存問題,國投瑞銀基金表示,由於房地産調控、外圍資金滲入、居民儲蓄轉移等綜合效應,兩市從中長期看將處於流動性富裕狀態。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性氾濫得到有效控制之前,具有金融屬性或資源屬性的公司,雖然短期股價會有反復,但始終存在機會。

  長信基金策略分析師毛楠表示,中期角度看,通脹以及政策轉向將是市場重要的投資方向。結合目前機構的配置以及估值情況,仍建議可重點關注煤炭板塊;而涉及通脹的食品飲料和農業板塊,以及加息週期中保險板塊也可重點關注。

  市場動向

  “事情正在起變化”:資金倒戈杠桿基金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從微觀的角度看,同樣是超百點的暴跌,11月16日和12日的境況卻傳遞出一些不一樣的訊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活躍在場內基金市場的資金已經開始加速流出,並尋求避險品種。這意味著短期來看,資金對震蕩加劇的市場信心開始動搖。

  上週五突如其來的暴跌,場內基金亦無法倖免,分級基金的高杠桿份額(下簡稱杠桿基金)尤甚,銀華銳進、雙禧B以及同慶B等此前強勢品種跌幅均超7%。

  但有兩個現象還是讓人欣慰。一是暴跌中大部分杠桿基金並未大幅放量;其次是大部分分級基金的優先級份額也沒有走高,反而出現小幅下挫,這説明資金並未立即選擇進入“避風港”。這兩個現象意味著資金對於後市似乎並不那麼悲觀。

  本週一(11月15日)市場震蕩上行。但本應該是搶反彈利器的杠桿基金卻上攻乏力。以同慶B為首的杠桿基金不漲反跌。

  從過往市場表現來看,短期反彈市場中杠桿基金往往有市場 “風向標”之功效。例如在今年7月和10月的兩輪反彈行情中,杠桿基金都反應迅速,漲幅遠高於市場。反之也亦然。

  而在週二的下跌中,資金從高杠桿基金中流出的情況加劇。前期漲勢甚篤的同慶B開盤便低開一個多百分點,午盤後隨著大盤跳水,最終暴跌9.69%。其餘杠桿基金也是一片慘澹。

  與上週五不同的是,昨日優先級份額出現普遍上漲。申萬巴黎深成收益上漲1.17%,雙禧A上漲0.89%,銀華穩進上漲0.59%。這三類優先級份額均有“類固定收益”特徵,不管市場如何變動均能獲得契約約定的年收益率,在市況不佳時頗具吸引力。

  分析人士認為,高杠桿份額加速下跌,優先級份額開始升溫。資金對市場的判斷驟然謹慎起來。

  機構資金也在撤退,並且更加決絕和迅猛。上周ETF出現巨量贖回,上交所11隻上市ETF上周合計凈贖回金額達到37.27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一些指標性ETF在前四個交易日還處於凈申購狀態,但週五大跌中卻遭遇巨幅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