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基金髮行正在不斷回升,這個數字已經出現在最近一週的渠道裏,或許很快我們可以從正式公告中得到驗證。
從目前看,基金髮行數字的回升,更多的受益於股市的回暖。在A股市場,偏股基金的規模時常成為A股指數的滯後指標,這輪還是如此。
偏股基金的上述效應,可以用以下過程來描述。首先是股票出現上漲。其後隨著股市指數的不斷上揚,股票基金凈值出現上揚。此後越來越多的偏股基金增加股票倉位,越來越多的基金持股獲得後續資金的支撐而飄高,基金重倉持股出現加速上揚,基金凈值出現更快上漲,盈利效應體現,新基金獲得更多的資金申購。這個循環不斷加強。
從過去看,基金的規模復蘇還存在另一個“馬太效應”。如果從有效市場的角度看,每輪行情場內的400隻偏股基金總會出現競爭,其中在最前的10家,預計將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購買,這種品牌效應和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疊加,往往會造成局部行情更加強烈的後果。這是又一種表現。
前者如2004年的牛市效應,後者如2007年的藍籌股行情都有極端的表現。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們僅僅可以看到後者,而前者並不明顯。
原因在哪呢?我們認為可能有兩個方面。首先一方面原因是,目前的股市行情是結構性的,所以股票表現是結構性的,所以偏股基金的凈值表現也是結構性的。因此,基金的盈利效應和品牌效應也是個別的。
這一切導致一個結果,即目前基金和A股市場的資金流入仍舊不是全面的快速流入,而呈現階段性、結構性暴發的狀態。而與上一輪熊市(指2005年)相比,目前的市場環境對基金更加不利一些,因此,這一輪的馬太效應,基金不是很佔便宜。
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基金未來的資金大規模輸入,可能尚需等待基金持有人度過“面值考驗”。正如此前一直提到的,從2008年股票市場大跌以來,偏股基金就一直未經歷真正的贖回考驗,大部分持有人深套于面值之下,沒有反應。而伴隨著整個市場的次第上漲,不斷有基金爬上“面值水面”,這個行業或許很快會遇到一次,面值上下的“贖回衝擊”。而這次很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只有度過了這個坎以後,我們的基金才可能迎來又一論上升期——那才是真正的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