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3日 08: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李彬
就在《第一財經日報》昨日刊發《貨幣政策醞釀變調:“適度寬鬆”轉“穩健”》一文後,中國人民銀行于昨日發佈的《2010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亦首次明確指出,下一階段將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根據形勢發展要求,繼續引導貨幣條件逐步回歸常態水平。
金融危機風暴過後,全球各經濟體貨幣政策出現分化。業內人士認為,央行此舉表明中國貨幣當局已開始醞釀刺激政策後的常態回歸。
事實上,收緊貨幣的信號已經釋放。10月19日,央行宣佈上調一年期存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這被市場視為加息週期的開始。今年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10日,央行還分別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
“一旦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態勢已經被遏制住的話,整個政策取向可能就會有變化。”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昨日在“2010新浪金麒麟論壇”上表示。
他同時指出,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態勢基本已經穩住,但中國溫和的物價上漲格局很可能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價格上漲壓力不容忽視
從官方表態來看,管理通脹預期已經成為當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儘管2010年第二季度經濟數據出現一定程度放緩,但央行認為,這主要是受基數原因和政策主動調控的影響,有利於經濟趨向穩定和可持續增長。8月份以來,經濟即開始呈現穩定增長的勢頭。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10.6%,比去年同期提高2.5個百分點。
不過,通脹預期的壓力卻在不斷增大。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創下23個月來的新高,而市場認為,10月份仍有可能繼續上行。
央行強調,價格走勢的不確定性較大,仍需加強通脹預期管理。
從全球看,國際主要經濟體復蘇存在不確定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都將影響國內價格走勢。另外,國內還存在結構性的價格上行壓力。當前國內勞動力和服務業等價格趨升,資源環保成本加大,資源性産品價格有待理順,都可能影響通脹預期。
貨幣增發助推通脹
應對金融危機的刺激政策出臺後,流動性的充裕局面已從2009年延續至今。
數據顯示,2009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高達27.7%,而截至今年9月末,M2同比增速為19%,也已經超出了今年17%的政策目標。
從信貸投放來看,2009年新增貸款創下近10萬億元的天量。今年雖然對信貸投放實行嚴格控制,但近期貸款增速出現反彈。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表內貸款已達6.3萬億,預計全年突破7.5萬億的可能性很大。
另外,近期人民幣升值和國內加息啟動後的利差誘惑,預計又將吸引境外資金涌入國內市場。
《報告》指出,受復蘇不確定因素影響,各經濟體政策退出較為謹慎,隨著原有刺激措施逐步到期,發達經濟體開始推出新的經濟刺激措施,全球流動性和貨幣條件仍將寬鬆。在流動性充裕和通脹預期較強的大背景下,富餘資金必然尋找各種途徑和出口,潛在的通脹壓力須高度關注。
今年以來,我國單月新增外匯佔款持續處於高位,儘管受歐債危機等因素影響,5、6月份增速大幅放緩,但這一趨勢在7月便發生扭轉,9月份更是以2896億元的規模創下8個月來的新高。
市場估計,這一趨勢隨著加息的到來還將繼續,而外匯佔款的高增將導致流動性的持續寬裕,從而推升資産價格上漲,加劇通脹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