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稀土應尋求漸進式整頓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2日 10: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稀土出口的動向一直令人關注。今年7月,中國宣佈把稀土年出口配額下調40%,在9月份,日本開始指責中國對其實行稀土限制;10月19日,《紐約時報》引述美國稀土行業官員的話稱,中國也停止對美國和歐洲的稀土出口發貨。近日又據《紐約時報》報道,中國中止了針對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禁運。

  日本、歐盟和美國近來就像他們對人民幣匯率的反應一樣,聯合起來施壓中國的稀土政策。美國白宮近日甚至表示,奧巴馬可能會在11月份于韓國首爾舉行的G20峰會上,向中國提出稀土問題。

  由於全球資源上漲,而且中國的稀土存儲量越來越少,與此同時,産業升級帶動的高新技術發展對稀土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因此,中國重視稀土産業並逐步整頓混亂的採挖與出口秩序,實屬亡羊補牢之舉。因為中國是全球出口工業製成品以及進口資源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比任何國家和地區都維護和珍惜全球貿易自由化。因此,這種行業整頓,並不是以壟斷地位作為國際政治討價還價的籌碼。一般而言,一個主權政府所能干預貿易的理由除了基於保護知識産權的高科技産品封鎖之外,就是依據WTO規則採取反傾銷措施等。除非處於敵對狀態,否則基本不會拿一種戰略性資源作為政治博弈籌碼。

  因此,我們認為,通過限額的方式控制並大幅縮減稀土出口或許並不是最主要的策略。中國目前應該著眼于國內稀土開發秩序的整頓,制止粗放式挖採,提高環境保護門檻以及整理出口秩序等,通過減少産量降低出口份額,這些調整與改善的效果,應該會優於直接禁止出口或大幅調低出口配額。同時,這種漸進式的整頓也會給歐美日等稀土需求方更多的時間尋找和投資新的替代供應産能。

  在以GDP為中心的發展文化熏陶下,一些地方存在一種追求短期化利益的社會風潮,為了利益的挖掘,而不重視環境保護。這包括稀土、煤炭等資源的出口,也包括一些地區亂佔耕地、污染環境等。因此,我們認為,稀土無序出口暴露出發展方式所存在的問題,從地方政府到相關國有或私營企業,為了GDP與利潤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出現管理缺位和混亂;其次,中國在鐵礦石進口定價中的被動表明,無論是供給壟斷還是需求壟斷,都缺乏主動權,這種尷尬是因為市場主體的雙軌製造成的,即擁有巨大權力的國有企業與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民營企業,這兩種主體很難從市場角度合作對外以求合作與雙贏,而是在某些時候相互掣肘。因此,營造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是消除這種被動的前提。

  此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削減配額的做法是想通過“資源換技術”,即刺激外國公司將稀土生産轉移到中國,因為配額不適用於稀土加工産品。由於中國稀土冶煉技術遠遠落後於美日,吸引他們投資于中國要強于單純出口。但是,由於稀土資源價格暴漲,中國稀土應用加工的利潤不如直接出口資源,這種價格倒挂打擊了技術研發的投入,而所謂“市場(資源)換技術”的戰略已經證明是效果不佳的。因此,中國不應立足於引進技術,而是通過價格手段鼓勵企業創新,而這必須進一步理順國內資源品價格。(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