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展望“十二五”:我國加快構建防災減災安全屏障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31日 11: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衛敏麗)22億人次受災,10.3萬人因災死亡失蹤,直接經濟損失2.4萬億元……回望過去五年,一串沉重的數字刺激人們的神經。

  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回首“十一五”,一連串嚴重自然災害向世人敲響警鐘……

  “我國面臨的自然災害的風險正在上升,可能正在進入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時期。”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史培軍憂心忡忡。

  “‘十一五’期間多種嚴重災害的交替、疊加,這更提醒我們必須加快構建防災減災安全屏障。”全國政協常委鄭蘭蓀呼籲。

  “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工作,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洪向華嚴肅地指出。

  災情反映國情——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佈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我國面臨的災害風險增高,災害損失加重,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産安全。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關注減災救災工作,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對受災群眾的生活安排和災後恢復重建提出明確要求,並進一步提出,“要堅持興利除害結合、防災減災並重、治標治本兼顧、政府社會協同,儘快啟動水利重點薄弱環節工程建設,加快建立地質災害易發區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應急體系,提高對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和抵禦能力。”

  10月22日,民政部部長李立國緊急主持召開部長辦公會議,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究部署今後一個階段的減災救災工作。25日,民政部向各地民政部門發出《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做好近期減災救災工作的通知》,要求民政部門超前部署近期工作,超常規安排救災款物,切實安排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在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民政部救災司司長張衛星看來,目前我國救災工作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任務十分繁重。特別是在黨和政府承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形勢下,救災工作保障受災群眾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所肩負的政治責任也更加重大。

  “一方面,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多,各類災害的突發性、反常性、難以預見性日益突出,對我們的救災力量和能力建設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救災工作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對救災工作的規範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張衛星説。

  毋庸置疑,我國現行救災政策對於緊急開展災害應急救助、過渡性生活救助,抓緊開展倒損房屋恢復重建,有序開展冬春救助,有效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維護災區社會秩序穩定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思想觀念、利益訴求、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現行救災政策顯然在保障水平、覆蓋範圍、規範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

  同時,減災專家表示,我國目前綜合防災減災能力亟待提升。以城市為例,很多城市仍存在著市政建設規劃考慮災害因素不充分,一些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老化及災害設防標準偏低,城市居民應急避難場所少,城市災害隱患還不能完全清楚,部分城市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比較淡薄等一系列問題。
  展望“十二五”,我國防災減災法律法規體系建設、資金保障機制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巨災綜合應對能力建設,災害監測預警預報體系建設,災害應急救援救助能力建設,城鄉綜合減災能力建設等將進一步得到加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也將得到有效提升。

  張衛星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將圍繞建立健全救災應急體系、精心編制實施減災救災事業發展規劃,著力加強防災救災規範化建設,繼續強化減災能力建設,全面提高國家對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和抵禦能力。

  “當前,我們的任務是按照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關於要高度重視,科學規劃,加大投入,精心組織,全力抓好的要求,全力做好新災應急、倒損民房恢復重建、冬春生活救助等工作,全力保障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張衛星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