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燃油附加費應聲漲,下調咋沒這麼急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8日 11: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而言,燃油附加費和折扣率此消彼長,維持折扣並徵收更高的燃油附加費將抑制需求,不利於航空公司盈利。對此,還望各個急於漲價的航空公司有清醒的認識,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10月25日晚,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決定自10月26日淩晨起適當提高國內航空煤油出廠價格。消息一齣,國航、東航、南航、廈航、海航等多家航空公司第一時間發出漲價通知,自10月27日起上調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徵收標準。(10月27日《信息時報》)

    各大航空巨頭應聲上調航空燃油附加費,可謂與上調油價的行動實現了“無縫對接”。但比對雙方的調費通知卻發現,這些航空公司不僅巧妙地將油價上漲的壓力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還趁勢打開了“吸金”之門。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通知,民航普遍使用的3號噴氣燃料航空煤油出廠價每噸由5470元提高至5690元,每噸調高220元,漲幅僅為4%。但航空公司公佈的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新徵收標準卻漲幅驚人,其中800公里以上每位旅客每段航程由40元上調到70元,800公里(含)以下每位旅客每段航程由20元上調到40元,加價幅度高達75%—100%。

    就在不久前,國際航協發佈的一份報告預測,今年全球航空業有望實現89億美元的盈利。受惠于經濟復蘇背景、通脹壓力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上升等內外因素的共同影響,中國航空整體市場需求也持續旺盛。國元證券近日發佈的研報預測,中國航空也已進入新一輪加速增長週期,未來1—2年內航空業將保持景氣。相關業內人士在接受《信息日報》記者採訪也時表示,航企完全有能力消化此次航油成本上漲的壓力。然而,絕大多數航空公司卻將目光瞄準了消費者的腰包,乘客再一次承擔了油價上漲的壓力,甚至可以説,在經濟方面付出了更多成本。

    此次上調燃油附加費的通知,在發改委上調油價之後不到24小時內出臺,如此“靈敏”的反應背後,是否遵循了燃油附加費調整的法定程序?是否曾向有關部門備案、提出調整申請?相反,我們不難發現,在過去油價進入下行通道之時,航空公司的普遍反應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並未如今日集體漲價這般積極“及時”;更明顯的對比,體現在航空公司對待取消航空燃油附加費的態度方面,去年1月份通知取消的時候猶猶豫豫,去年底執行恢復徵收燃油附加費通知時則“迅雷不及掩耳”。

    根據現有的航空業定價機制,航空公司可以在國家給出的指導價的基礎上上浮25%或者下浮45%;而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關於民航國內航線頭等艙、公務艙票價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自今年6月1日起,國內航空公司可以自主決定頭等艙、公務艙的機票價格。我們不由得擔心,在航空煤油上漲成為燃油附加費翻番的“噱頭”之後,一些航空公司仍然會以此為由進一步上調機票價格。不過,這是針對公款和大款的。

    對於此次燃油附加費上調,國信證券的分析師認為,燃油稅的實質是機票價的一部分,最終將由消費者“埋單”,因此,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而言,燃油附加費和折扣率此消彼長,維持折扣並徵收更高的燃油附加費將抑制需求,不利於航空公司盈利。對此,還望各個急於漲價的航空公司有清醒的認識,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