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應警惕地方政府的負債風險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8日 10: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經過限購、加息、暫停借殼上市等嚴厲措施後,依靠海外借款或通過規避監管套取銀行貸款來支撐的房地産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越來越高。近日,銀監會向全國銀監系統與銀行部門等下發通知,要求嚴控房地産開發貸款風險。而北京則宣佈12月1日起將商品房預售資金全部存入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專用賬戶,嚴禁房地産開發企業直接收存商品房預售資金。

  與此同時,根據央行最新的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長期貸款增速回落,票據融資減少。實際上,上半年根據逆週期監管的原則,監管部門提高了銀行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等,限制了銀行放貸的能力。由於地方債務風險上升,地方融資平臺也被逐步清理和監管,地方政府已經很難繼續獲得如意的貸款。

  以浙江省為例,截至2009年底,全省69個市縣中負債率超過警戒線的有36個,債務率超過警戒線的有29個,償債率超過警戒線的有40個,而這些債務90%左右屬於銀行貸款,投向了公共項目與基礎設施,這些項目規模大、週期長、回報率低。“國企公司借錢,政府賣地還債”是政府性債務運行的主要方式。

  因此,房地産行業與地方債務通過土地緊密聯絡在一起。如果開發商不降價銷售回款,由於融資困難和交易清淡,必然會影響到土地市場。而地方政府一方面獲取信貸的能力降低,且投資項目很難實現盈利,如果土地市場陷入低迷,勢必影響地方政府的還貸能力,從地方政府的負債率看,可能會形成系統性風險。

  中國的投資活動在宏觀調控政策的干預下,長期呈現出從擴張到緊縮,再到擴張再到緊縮,陷入週而复始的怪圈。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外部緊縮,推動中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與寬鬆的貨幣政策,在這個擴張週期,地方政府作為投資主體拉動經濟增長迅速恢復,但留下了鉅額的債務。目前,流動性過剩和債務風險要求政策必須重返緊縮狀態,面臨迫切轉型壓力的中國,可能無法繼續重復“擴張—緊縮的怪圈”,在軟著陸的過程中,結構調整、收入分配與防止通脹等都限制了投資的擴張,與此同時,負債過高的地方政府本身的投資能力也大幅下降,更不用説當前已經存在投資過剩的現象。

  這就意味著,未來中國經濟會陷入一個長期的軟著陸過程,很難出現週期性的投資擴張。這將使得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逐漸增長,而且對於商業房地産業的持續打壓以及保障房的大規模供應,也削弱了繼續依靠土地財政的可能。當然,目前房地産公司仍有優質資産質押,而地方政府正在尋求新的稅源,如開徵房産稅、提高車船稅等,並有國有資産做抵押,顯然,當前金融風險仍然可控,但容易發生欠薪潮與三角債。

  一般而言,投資剎車容易形成爛尾工程與三角債,實際上,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相當一部分企業(如紡織業)陷入三角債,是中國實施的四萬億投資計劃、貨幣寬鬆政策等及時化解了企業資金鏈斷裂風險。目前對於地産行業的打壓以及限制地方政府的借貸行為,降低了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融資與還款能力,他們的投資項目涉及到上遊很多原材料供應商和下游作為施工方的農民工,前者容易形成三角債,並最終影響到上遊企業就業;而後者很容易出現拖欠工資,構成欠薪潮,這些都值得警惕。(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