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證券市場 >

金融期貨散戶主導 期貨公司醞釀“集團作戰”挖掘機構客戶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6日 10: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期貨公司的大佬們坐不住了,如何更多更快地拿下機構客戶成為他們最關切的事之一。

  10月22日召開的第四屆期貨高管年會上,各大期貨公司的老總形成一個共識,在佣金降無可降、個人客戶增長乏力的情況下,開發機構投資者已然迫在眉睫。

  目前,中國的期貨市場儼然成了散戶市場。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告訴記者,無論是股指期貨還是大宗商品都存在著這種現象,即自然人佔比超過96%,機構投資者佔比不到4%,這不是一個完整的市場。

  爭取機構客戶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後稱“中金所”)信息部負責人李明良表示,股指期貨累計開戶數已經超過5萬,而其中自然人佔的比例在98%左右。機構投資者僅佔2%左右。“這個是中國特色,在西方國家沒有這麼多自然人參與股指期貨交易。”

  “一個市場上如果只有2%到5%的機構投資者,這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也不是一個可以為現貨市場服務的市場。”李明良稱,只有把能夠參與的符合金融期貨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引入這個市場,這個市場才是一個完整的市場。

  2010年期貨行業的關鍵詞之一就是“由量到質的轉變”。新湖期貨董事長馬文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期貨業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開發需求階段”,例如商品期貨發展多年,但是很多現貨企業不清楚期貨市場的作用,期貨公司需要去開發需求。

  金融危機之後,大宗商品的價格大幅波動,企業認識到期貨的價格信號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並參與到期貨市場中來,就轉入到第二個階段,即“滿足需求階段”。目前,我國期貨公司規模大的已經達到60多億。馬文勝表示,“接下來我們就面向第三個階段,滿足機構投資者的需求。”

  期貨公司出招吸引機構

  實際上,目前期貨市場存在“法人開戶個人化”現象,主要是機構出於避稅的考慮。

  “我們通常定義的機構是以法人為代表,不是個人行為。目前也有一些法人機構進來,但是以私人的名義開戶。我們定義的機構戶就是法人戶。”華泰期貨北方區域總經理席立告訴記者。

  胡俞越指出,目前參與股指期貨的機構主要有基金公司、私募和券商的自營和委託理財部門等,銀行和保險資金目前監管部門尚未放行。在大宗商品市場,機構主要是現貨市場的企業。但總體上風險比較高,機構也不願參加。

  隨著期貨市場的不斷發展,機構投資者參與度將會不斷增強。馬文勝表示,為了滿足機構投資者的需求,期貨公司要提供快捷、安全、高效的通道,擁有健全的風險控制系統,以及更專業精深的研究能力,而不是簡單的數據和報告,因為許多機構自身就具有很強的研究能力。

  席立表示,機構選擇期貨公司,除了基於期貨公司的交易平臺、風險管理和財務等方面的考慮,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保密”的需求。基金在操作時,不願意對外界暴露其頭寸等情況,希望外界對基金公司的干擾達到最小。

  “很多基金擁有自己的交易席位,但卻不願在自有席位上操作,其根本原因就是對隱蔽性的要求。在自有席位上進行操作,頭寸的變動都會被清楚地披露出來。”席立表示,期貨的博弈是多空博弈,一般情況下,市場中的參與者都不願意把自己暴露出來。“我們之前也有一些客戶有自有席位,現在也不做了。”

  針對機構客戶的需求,期貨公司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馬文勝表示,在開發機構客戶時,應該採用“集團軍作戰”,要動用全公司的資源,即期貨公司的研究所、金融創新部、營業部等部門協同開發客戶,提供更專業的服務。(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