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經濟學家縱論再增長:以金融創新優化資源配置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5日 09: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10月22日,2010招商證券論壇在重慶舉行,主題為“新突破、新平衡:增長主題再思辨”。

  熱錢、消費和金融創新成為中外眾多經濟學家共同關注的焦點話題。參加此次論壇的嘉賓有國際知名經濟學家KenCourtis(肯寇蒂斯)、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和招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等。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宮少林也出席了論壇。

  焦點話題一:貨幣

  自6月份重啟匯改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超過2%,在此背景下,A股市場的連續大幅飆升,使得熱錢重新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一大焦點,而這也是招商證券論壇嘉賓們討論最為激烈的話題之一。

  10月21日,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中國的通脹和資産泡沫風險在上升。據了解,美國一直以來大量發行美元,而且目前還在考慮啟動第二輪定量寬鬆,規模可能高達1萬億美元。這可能導致中國資産價格上升,從而誘使熱錢的流入。

  對此,KenCourtis解釋稱:“很多人説這有點像1985年的日本,基本上美國把這些東西都衝入日本。大家知道日本現在仍然在掙扎中。實際上,可能不太好與日本作比較。1970年,日本政府不斷刺激經濟,存在巨大的通貨膨脹,當時在日本有很大的危機。”

  KenCourtis對此給出了三點建議:首先,加快國內需求的增長程度,在出口方面則使之逐漸變小;其次,加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第三,調整部分自然資源價格以及策略。

  丁安華則認為,現在中國正處於全球經濟不平衡的新型國家一端的最重要位置。他還提出了兩種應對策略。其一,要積極參加全球經濟治理規則,包括投票、制定,不能太過於低調。“比如我們前幾天的加息,就是對美國量化寬鬆的一個應對”;其二,要採取防禦措施,包括資源儲備等。

  焦點話題二:消費

  KenCourtis認為,在未來的10年中,“金磚四國”可能將使用一種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高儲蓄率的改變,比如印度的儲蓄率已經在亞洲國家中算比較低的了,但是它還是佔了GDP的24%,應該通過國內的儲蓄為投資提供更多的平臺。

  “當然,現在亞洲的很多國家也慢慢從過度依賴出口轉向拉動內需,這種情況在中國和印度都有顯現。如果要找到新的發展點,我們必須激發內需,中國的內需是絕對有很大潛力的。”KenCourtis説。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石小敏指出:“如果未來10年,我們要真正實現完善的市場機制,有兩個硬指標是跑不掉的,一是把我們的居民消費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另一個是減排指標,我們已經承諾了。”

  焦點話題三:金融創新

  此次論壇上與會嘉賓最為關注的焦點話題中,金融創新不得不提。

  陳志武專門從三個角度對金融創新提出了主張。首先,如果把土地、石油等自然資源“死財富”變成金融資本,就可以更靈活地做更多的投資和更好的配置,帶來的風險和收益的效果也會好很多。其次,消費金融對加速行業的發展,加速整個經濟發展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最後,借助金融工具的支持,可以更快地將每個行業未來發展的潛能提前變成今天的現實,這樣一來,反過來可以進一步地刺激和擴大未來增長的空間、投資的空間和消費的空間。

  宮少林:在新環境中尋求再增長突破

  論壇現場,招商證券董事長宮少林先生作了演講。他稱,剛剛結束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要把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方向。事實上,“十二五”規劃在描述中國經濟發展藍圖的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現實的課題。這就是經過30多年快速的經濟增長,我國經濟發展中有兩個基本問題日漸突出,一是物資資源消耗過多,二是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性過強,這也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此,要擴大內需,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形成投資消費出口協調拉動的經濟增長局面。

  宮少林説:“在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化的今天,世界經濟已經成為了一張互相聯絡、互相牽制的大網,我們要破解中國的經濟問題,就必須在全球經濟的大背景下,去審視和思考。2009年全球經濟在各國政府的共同聯手之下,度過了金融危機的最困難階段,並努力進入復蘇的軌道。但是,在今天這個時間,我們看到復蘇的進程並不平坦,年初主權債務危機在歐洲蔓延,嚴重打擊了人們對全球經濟復蘇的信心。近來,隨著美聯儲宣佈新開啟新一輪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元對世界各主要的貨幣都出現了大幅度的貶值。在美元貶值的壓力之下,許多國家的央行採取了提前應對措施,大有引發全球貨幣戰爭之勢。局勢如何演繹,尤其值得人們的關注。”

  他表示,所有這些國際因素的存在,也給 “求解中國經濟的新突破、新平衡、新增長”這一命題,帶來了新的思考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