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5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伴隨著IMF年會閉幕,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開幕,各國的匯率之爭愈演愈烈。9月以來,各國紛紛採取政策干預匯率,壓低本幣利率。日本、巴西和印度等國,接連採取購入美元、賣出本幣的方式,以阻止本幣升值。泰國、哥倫比亞、秘魯等國也對匯率進行了干預。在這當中,中美雙方圍繞人民幣匯率的爭端再起,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旨在對“匯率低估國”徵收特別關稅。日本、巴西、印度等國也接連對人民幣升值進行施壓,全球貨幣戰爭的大幕已緩緩開啟。
自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兩年多的時間裏,全球從協同救市,轉為匯率震蕩加劇,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各國的復蘇步伐。危機後的第一輪刺激政策週期中,各國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短期內成功地避免了經濟走向衰退。但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全球各國的經濟復蘇步伐分化加劇:一方面,發達經濟體復蘇動力明顯減弱,歐洲多國深陷主權債務危機,歐盟和美國的失業率居高不下,美國9月的失業率為9.6%,有分析稱其實際失業率已達到20%左右;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國家復蘇步伐加快,中國、巴西、東南亞等國經濟增長強勁。對於以美國為代表的復蘇緩慢的國家,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刺激政策幾乎出盡,赤字的約束讓財政刺激無法繼續,而就業問題也沒有實質改善,擺在這些國家面前的只有重商主義的老路——以本幣貶值刺激出口,拉動就業和經濟增長。
隨著國會中期選舉的臨近,奧巴馬政府迫切需要對經濟問題有所交待,不得不考慮採取超常規的貨幣政策。9月21日,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做出維持聯邦基金基準利率0-0.25%不變的表態,同時FOMC表示,一旦需要,將提供額外的寬鬆政策以支撐經濟、提高通脹率。所謂“額外的寬鬆政策”,即通過發美元買國債的方法壓低長期國債利率。儘管尚未採用,但美國已經公然表明其放棄儲備貨幣責任的可能性。伴隨著美元這一“貨幣錨”的漂移,全球貨幣體系的失重在劫難逃。美元的貶值,給予了各國壓低本幣的“正當性”。當基準貨幣發生價值偏離之後,其他的貨幣失去了衡量標準,各國貨幣的升值原因,究竟是本國經濟向好,還是美元貶值所致,成為了無解的命題。而各國購入美元、拋出本幣的干預方式,將會加劇全球匯市的動蕩。歷史經驗表明,貨幣貶值對於解決通縮,轉嫁國內經濟困難確實有一定的效果。在上世紀大蕭條時期,各國貨幣競相貶值,1931年9月英國宣佈放棄金本位,英鎊急劇貶值,挽救了英國經濟,但是對於堅守金本位的國家帶來沉重的打擊,特別是對於以英鎊為儲備貨幣的國家,像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帶來重大經濟損失,製造了極大的國際爭端。
所以,當下最重要的是讓美國關上“潘多拉的盒子”,承擔起儲備貨幣的責任,否則任憑各國打匯率戰,貿易保護主義會甚囂塵上,國家間的不信任繼續加劇,最終可能演化為“逆全球化”,引發更大的衝突。然而,美國故伎重演,再度將人民幣匯率和中美貿易關係和全球失衡挂鉤,轉移國內公眾和其他各國的視線。圍繞著人民幣升值問題,有很多非理性的聲音,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分析路徑,需要中國在國際協商中富有策略的回應和厘清。中美貿易格局,是基於雙方的要素稟賦所形成的,並不能通過短期人民幣升值來解決。全球失衡問題亦同理可證,再平衡的關鍵是在順差國和逆差國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而非匯率的短期變動。當然,從改善全球經濟格局和自身的經濟利益出發,人民幣升值是多贏的選擇,但升值幅度和步伐上的自主性原則要繼續堅持。
在匯率爭端的背後,我們還要看到,中國作為經濟大國實力的崛起,以及其他國家對建立國際貨幣新秩序的訴求。10月9日,IMF宣佈將提高對全球系統穩定性的關注,中國被納入5個具有系統穩定重要性的經濟體。這意味著,在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當中,人民幣將走向儲備貨幣,而中國的經濟走向將對世界産生更大影響。目前國內經濟仍有諸多問題和挑戰,而在國際經濟中,中國將履行更多的大國責任,如何進行平衡,這是中國經濟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新功課。剛剛結束的IMF年會當中,各國並未就匯率問題達成任何協定,更多的懸念留給了下月在首爾召開的G20首腦會議。中國在全球經濟事務中如何在爭取自身利益訴求和更大話語權的同時,引導各國走向協作和共識,值得我們期待。
為探討全球匯率之爭的相關問題,本期本報採訪了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中國金融40人論壇成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論壇成員、工銀瑞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陳超,是為21世紀北京圓桌第273期。(曹理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