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G20財長會爭鋒匯率 復旦報告質疑“人民幣低估論”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5日 09: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復旦匯率報告認為,當前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遠高於人民幣盯住一籃子貨幣模擬指數,這説明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被高估了

    本報記者 李關雲 上海報道

  10月22日下午,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韓國慶州拉開帷幕。韓國企劃財政部長官尹增鉉在開幕式上説,鋻於匯率問題的重要性,會議首日議程有所變動,以重點商討匯率問題。

  當天,復旦大學金融研究學院發佈報告,質疑美國等西方國家持有的“人民幣匯率低估論”。

  該報告匯率指數系列以2005年1月3日數據為基點(初始指數為100)。截至10月21日,“復旦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112.984,而人民幣盯住一籃子貨幣模擬指數為102.79。21日的有效匯率指數高出模擬指數10個百分點。

  作為指數研發團隊負責人,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學彬教授指出:這説明相對於一籃子貨幣,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並不存在低估,而是存在高估。

  雖然“復旦版”匯率指數用數據表明當前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並不存在低估,但外界可能會質疑人民幣匯率在2005年之前本來就存在低估,並質疑此後5年的升值幅度仍然難以糾正原先存在的匯率低估。

  陳學彬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解釋,在選擇基期編制指數時,理論上應選擇國際收支平衡的“均衡匯率”時段。在2000年到2005年間,中國貿易順差佔貿易總額的比重基本在5%以下,特別是2004-2005年比重更低,這段時間可以看做國際收支平衡的“均衡匯率”時期。

  被誤解的人民幣

  自美聯儲8月放出重啟量化寬鬆政策的風聲以來,美元持續大幅貶值,世界其他主要貨幣兌美元大幅升值,歐元、日元兌美元升值幅度已超過10%。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開始聯手歐盟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更大幅升值。陳學彬認為這種觀點顯然是片面和錯誤的,他認為美國沒有理由迫使人民幣大幅升值。

  復旦匯率報告指出:儘管最近幾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小于其他貨幣,但由於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加劇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持續升值,目前與其他主要非美貨幣相比,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從2005年至今所累積的升值幅度仍然是最大的。

  國際清算銀行的有效匯率統計資料顯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幅度(2005年初為基期)在2008年10月底最高曾達到30%,在2010年9月底升值幅度仍然高達20%。澳元和日元截至今年9月僅升值15.6%和3.95%;而美元、韓元和英鎊則是貶值10.6%、18.3%和18.8%。

  陳學彬指出,這主要是因為人民幣在金融危機期間盯住美元,未隨其他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從而導致人民幣有效匯率隨美元升值而大幅升值,中國為世界金融和經濟的穩定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

  這也導致今年6月中國再次啟動匯改時,美元指數正在高位86.11,人民幣有效匯率也在(118)的高位。“復旦版”匯率報告也指出:鋻於人民幣有效匯率已經在金融危機中持續升值至高位,在近期美元走軟導致的非美元貨幣升值浪潮中,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必然應該小于其他貨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

  人民幣不應承擔“貨幣錨”義務

  10月22日,G20財長會議在韓國慶州開幕,美國將這次會議作為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匯率談判的重要舞臺。

  美國財政部最近向本報表示,在G20財長會議之外,美國還將利用11月5日至6日在日本京都召開的APEC國家財長會議,以及11月11日至12日在韓國首爾召開的G20領導人峰會,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匯率。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教授在22日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目前美元已經放棄作為“貨幣錨”的公共服務作用,美國希望中國承擔起全球“貨幣錨”公共服務的作用,來承擔金融動蕩的成本,而中國一定不能上當。

  孫立堅認為中國不能像日本在1980年代通過廣場協議那樣,在能力不足的時候提前充當“貨幣錨”,最後付出産業空洞化和金融泡沫化的嚴重代價。

  他建議,在G20等重大會議的人民幣匯率博弈之中,中國可能要付出一定幅度的人民幣升值作為代價,要求美國這個“代理人”終止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讓美元回歸“貨幣錨”承擔對全球貨幣體系的公共功能。同時,中國也應該與歐洲聯合起來,擔任“監管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