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消費主張]美味不止是海鮮(下)(2010.9.26)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6日 1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消費主張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進入[消費主張]>>


    遊走廈門:美味不止是海鮮

    廈門市位於福建省南部,與台灣隔海相望,這裡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海水環繞、沙灘廣闊,每到假期,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都會到此度假,人們喜歡享受這裡特有的柔情與浪漫,也留戀這裡的各種美食。

    土筍凍

    所謂土筍其實是一種黑色的蟲子,這種蟲子是一種環節動物,學名叫格蘭星蟲,它生長在廈門海邊的灘塗裏,這種蟲子喜歡淤泥,並且生長週期較長,所以人工無法飼養,它含有很高的膠質,身長二到三寸,經過熬煮後,其所含的膠質溶于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土筍凍,因格蘭星蟲煮出來像竹筍一樣,故被當地人稱作土筍凍。

    土筍凍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具有藥用價值,能降火消炎,清涼解熱,是人們在夏季十分喜愛的小吃。除此之外,土筍凍中還含有很高的膠原蛋白,具有美容的效果。

    相傳,明朝末年,鄭成功奉命收復台灣,軍隊在廈門駐紮,有一段時間,糧草非常緊缺。而鄭成功治軍嚴明,不允許將士們向老百姓索要糧食。當時駐軍所在地離海灘很近,為了填飽肚子,將士們就到海邊挖出來大量的“土筍”,熬成湯充饑,而鄭成功每日也和將士們一樣,只食用用土筍煮成的湯。憂國憂民的鄭成功為了早日收復台灣,經常忘記用餐,而土筍湯一旦變涼就會凝結成凍,看到鄭成功廢寢忘食,他的下屬很是心疼,經常為他反復溫熱土筍湯。一天,由於軍情緊急,鄭成功來不及等待衛士為他溫熱,直接食用了已經凝成凍的土筍湯,沒想到這味道反而更加鮮美,無意中鄭成功發明了一道名菜!

    土筍凍逐漸在廈門流傳開來,經後人不斷改進,形成了現在廣為人知的土筍凍。

    製作土筍凍的第一道工序就是要清除土筍的內臟,把清洗好的土筍,倒入乾淨的地板上,然後用石頭在土筍上來回軋過,瞬間紅褐色的液體從土筍中流出。

    清除土筍的內臟是製作土筍凍最為關鍵的一個步驟,如果土筍的內臟積壓不乾淨,殘留的泥沙就會影響土筍凍的口感,為了保證質量,工人藥反復清洗後,然後把沒有擠壓乾凈的土筍挑選出來進行再加工。

    製作土筍凍的第二個步驟就是將土筍下鍋熬製,水和土筍的比例是2:1,待水燒開後,撒入適量的鹽,倒入土筍,大火熬製20分鐘後即可起鍋,然後進行裝盤。

    製作土筍凍的第3個步驟就是把裝好盤的土筍進行冷凍,時間為3個小時。

    白灼章魚

    章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元素,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含有抗疲勞、抗衰老的天然牛黃酸,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食品。

    章魚的吃法有很多,比如紅燒、燒烤、章魚丸子等等,但是白灼章魚卻是廈門獨有。與別的吃法不同,白灼章魚吃的是原味,所以原材料必須選擇上等的新鮮生猛的活章魚,冷凍章魚是不適合做白灼的。只有新鮮的活章魚,才能做出口感鮮,嫩,脆,爽的白灼章魚,而挑選白灼用的章魚也有很多講究。

    全世界章魚的種類約有650多種,在我國常見的章魚大概有10種,能食用的章魚被分為岩章和真章,岩章又分為長章、短腳章、坐章、時隙、望潮等,真章的身長是頭長的3倍左右,其肉質肥嫩,鮮脆爽滑,廈門白灼章魚用的就是這種名叫真章的章魚。

    普通消費者一般很難分辨出章魚的真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挑選的時候,用手觸摸章魚,真章腿上的吸盤力氣會比別的品種大,並且真章的粘液比較多,摸上去很粘手,別的品種粘液則非常少。

    市場上有很多商家為了增加章魚的重量,就對章魚進行淡水浸泡,識別章魚是否泡過淡水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在購買時伸手去抓活章魚,會黏手的就是沒有泡過淡水的章魚,而泡過淡水的章魚抓在手裏很滑、觸須梳理也比較整齊。

    新買來的章魚不能立即下過,而要用鹽揉搓,揉章魚講究的不僅是手的力度,還要動作規範。揉的順序是順時針3下、逆時針劃3下,同時還要上下均勻地翻動。在揉的過程中,章魚會與鹽充分接觸,大量的粘液揉出後,章魚會慢慢變硬。用手指輕輕掐一下章魚觸須,如果很容易斷,説明已經鞣製成功。

    章魚鞣製成功後,才可以對章魚進行淡水清洗,接下來就是製作白灼章魚的最後一步---煮章魚。這道工序中,火候的掌握是非常關鍵的,火開得越旺越好,等到水沸騰的時候,再在水裏放些鹽,然後再放章魚。

    章魚下鍋後大約一分鐘後就要撈出,並迅速放在冰水中冰鎮,以此增加章魚的脆度。

    紫菜海蠣煲

    大嶝島位於廈門市的西北角,大嶝島特有的美食----紫菜海蠣煲很受遊客歡迎。

    大嶝島的特産就是紫菜和海蠣,這裡海域乾淨、沒有污染,特別適合紫菜的和海蠣的生長,海蠣不僅肉嫩味鮮,而且營養豐富,它被稱為“海中牛奶”,其含碘量比牛奶和蛋黃高出 200倍,不知何時起,吃紫菜海蠣煲在廈門悄然成為一種時尚。

    做紫菜海蠣煲需要準備的材料包括紫菜、海蠣、五花肉、青蒜、蝦米等。

    首先將紫菜,海蠣,蝦米放入開水中焯出,再將五花肉煸炒並著色,把剛剛焯出的紫菜,海蠣和蝦米放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水,放入水澱粉,鹽,麻油,紅辣椒絲,青蒜即可出鍋,再撒上一點油炸的蔥花來增加香味,最後再把砂鍋進行加熱即可食用了。

    紫菜海蠣煲這道菜最為忌諱的就是放調味品,一旦放了調味品,紫菜海蠣煲的味道不但不鮮還會掩蓋了海蠣的甜味,大嶝紫菜海蠣煲之所以被當地人推崇,就是因為它的原汁原味---鮮、甜、香。

    廈門薄餅

    廈門薄餅也被當地人稱為潤餅,是閩南名小吃之一,逢年過節吃薄餅也是廈門人傳統的飲食習俗之一。

    相傳,明朝末年,廈門同安縣人蔡復一在京城為官,他才華橫溢。並寫得一手好字,後來遭到奸臣陷害,在皇帝面前推舉蔡復一整理抄寫朝庭歷年來的文書。這些文書有九大箱,期限為七七四十九天,否則當以違抗聖旨論處。為了完成這項艱巨任務,蔡復一廢寢忘食,日夜書寫,一日三餐都難得歇手。蔡夫人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總在琢磨怎樣助夫一臂之力。終於有一天,她想出一個辦法,把麵粉攪拌成糊狀,在熱鍋上輕輕一抹,做成一張薄薄的面皮;再把幹飯作成香甜可口的油飯,將各種蔬菜切成絲,調上料炒成菜燴;然後用薄面皮把飯菜卷成圓筒狀,每到用餐的時候,就雙手捧著“薄餅”,送到丈夫的嘴邊,讓他就餐。這樣既不影響寫字,也誤不了吃飯,還讓丈夫吃得香甜可口,開胃增食。在蔡夫人的精心照料下,蔡復一終於如期完成朝庭使命。從此,蔡夫人做“薄餅”助夫的故事在廈門傳為佳話,也為廣為民間效倣。至今,廈門人逢年過節,都有吃“薄餅”的習俗。

    薄餅薄如紙是有講究的,除了麵粉、水、鹽和油有比例外,還要提前一天就把麵粉和好,發酵的時間必須要滿24小時,這樣做出的餅才會又薄又脆又好吃。

    攤餅不但要把握好溫度,還要掌握餅的薄厚程度,麵糰要輕輕擦過餅鐺,以保證餅的薄厚均勻,不到半分鐘就要把餅揭起。

    廈門的薄餅以皮薄、餡料精細著稱,據説有的廚師光是備齊餡料就要2天時間,材料要豐富,味道要鮮美,才是最無可挑剔的薄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