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0日 08: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近期,我國雞蛋、蔬菜、糧食等農産品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在農業部重點監測的31種農産品中,有6種農産品價格環比下降,25種環比上漲。
針對農産品價格的持續上漲,調控政策已開始進入密集出臺期。8月19日,國務院推出6項舉措穩定菜價;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商務部等部委也在日前出臺了7項調控政策,涉及大宗農産品市場調控機制、糧食收購價、配額管理等。此外,國家還通過增加庫存、拋儲等手段來保障供應、平抑價格。
成本推動是主因,上漲很大程度上是價值發現和價格糾正的過程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席捲全球的惡劣天氣造成的減産是導致農産品漲價的首要因素。部分社會資金利用某些農産品産地集中、季節性強、産量下降、市場信息不對稱等特點,惡意囤積,哄抬價格,也是造成農産品價格持續上漲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來農産品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成本推動仍是主因。”農業部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推進及城鄉生産要素的自由流動,我國農産品價格已從主要由物質投入成本驅動,逐漸向由人工、土地、物質與服務費用推動以及消費需求拉動等因素共同驅動轉變。據測算,2007—2009年,三種糧食價格年均增長率為7.1%,而總生産成本年均增長率達11.7%,其中人工、土地、物質與服務費用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1.3%、29.2%和 15.0%。今年以來,儘管化肥價格相對平衡,但農藥、種子價格上漲較多,水、電、油、氣價格相繼上調,人工費用也大幅上升,這都增加了農産品生産、運輸和經營成本。
該負責人指出,從資源的稀缺性、農業生産比較效益、工農産品比價、城鄉居民收入等方面看,今年農産品價格普遍上漲在很大程度上是價值發現和價格糾正的過程。
我國糧食供給充足、庫存充裕,受國際糧價波動的影響較小
糧價被稱為“百價之基”,保持糧價穩定至關重要。受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地區持續乾旱等因素影響,7、8月份國際市場小麥價格大幅上漲。與此同時,國內的小麥、玉米、水稻等糧食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很多老百姓開始擔心,全球糧價上漲潮是否將席捲中國?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綜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國際糧價波動不會改變我國糧食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國內糧價出現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首先,我國糧食供給充足、庫存充裕,庫存消費比遠高於國際公認的17%—18%安全線水平,完全可以保證市場供應。今年夏糧再獲好收成,目前秋糧長勢總體較好,豐收有基礎。
其次,國際糧價波動對國內影響較小。我國小麥、玉米、稻穀産需基本平衡,進口量較小,主要糧食品種能夠自給自足,國際糧食上漲對國內市場的衝擊有限。比如,在2007—2008年的全球糧食危機中,國際市場糧價大幅上漲,而我國糧食市場卻保持相對穩定。
最後,國內糧食市場調控政策日益完善。2004年以來,國家不斷加強和改善糧食市場調控,先後實行了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等政策,健全儲備調控機制,加強進出口調控。
農産品價格適當上漲不會造成通脹
目前,食品類價格佔CPI的權重在1/3左右,因此,農産品走勢對CPI的漲幅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CPI同比增長3.3%,其中1.1個百分點由新漲價因素引起。在新漲價中,主要是由食品價格上漲帶動。近期,由於農産品價格出現持續上漲,社會上開始擔心這是否將誘發通貨膨脹?
對此,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農産品價格適當上漲不會造成通脹,反而有利於保護生産積極性,增加市場供給,從根本上穩定市場價格。
但是,由於下一階段農産品價格仍存在繼續上漲可能,因此管理好通脹預期依然意義重大。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日前表示,下半年一些農産品價格仍會高位運行,輸入型通脹壓力依然存在,而遊資炒作和各方面對價格變動比較敏感,也會放大市場對價格上漲的預期,當前管理通脹預期壓力較大。
為此,專家建議,在經濟運行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情況,對於逐步顯現的通脹壓力,政府應綜合運用包括經濟、行政等手段,加強對通脹預期的引導和管理。(記者 陳仁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