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易憲容:怎樣防止鉅額外匯儲備變“毛”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0日 08: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易憲容

  ●規避風險應從自身經濟入手

  ●加大引進能源資源人才科技

  ●調整政策藏匯于企藏匯於民

  ●多元儲備配置全球股權投資

  從國家外匯管理局公開的數據來看,目前中國外匯儲備中既有美元、歐元、日元等主要貨幣,也有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屬於分散的貨幣結構組合。中國近期在減持美債的同時,大幅增持了日本和韓國債券,上半年共計增持1.73萬億日元(約合203億美元),增持韓債亦至3.99萬億韓元(約合34億美元)。

  有專家認為轉增持非美元貨幣釋放出外儲多元化的信號。但在真正化解外儲管理風險上,還應多管齊下,應鼓勵發展主權財富基金,將外匯儲備的債券轉化為全球配置的股權投資,令龐大的外儲轉化為中國的金融話語權,推動中國産業升級。同時,讓外匯儲備管理模式由“藏匯于國”向“藏匯於民”轉變,令外儲品種多元化。

  其實,對於鉅額的外儲(2010年6月底達24542億美元)如何管理(包括持有、分配、投資等活動),從2007年開始就常有議論。多數人認為應購買更多的實物性資産(如黃金與石油等),要分散化投資、持有貨幣等。但這些主張都被美國金融危機爆發擊得粉碎。在新的環境與條件下,傳統思維已無法規避持有鉅額外儲的風險了。

  按照傳統智慧,外儲主要有以下幾種功能:清算支付、償還外債、保證本幣穩定及對外匯市場進行一定調節等。但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外儲的功能其實主要是保證本國貨幣、經濟及市場的穩定。在這種情況下,一國外匯儲備的關鍵在於外儲如何積累起來,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外匯儲備傳統功能和持有量已不是最應關注的問題。

  近年,中國外儲的積累大致有三個來源:貿易順差、FDI(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前兩項之外的資本流動。特別是隨著人民幣升值,不少國外資本通過正式或非法方式瘋狂流入。直到近來人民幣升值減緩及中國外儲管理水平提高,這類資本流入才減少。其實當外匯增長是一種趨勢時,我們不應過多地關注增長,而應關注如何有效管理。

  很多人一直認為中國持有美國國債就是借錢給美國人用,是為華爾街的貪婪埋單。隨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及美國經濟持續低迷,政府管理層和市場都更關心中國外儲貶值的風險了,希望增持非美元貨幣,發展主權財富基金,將外匯儲備的債券轉化為全球配置的股權投資,來化解與分散這些風險,增加中國的金融話語權,推動中國産業升級。

  其實,當前中國外儲管理的最大風險是美國經濟不確定的風險。這不僅在於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絕對支配地位(如果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比重過低,其所面臨的國際金融市場震蕩的風險更大),而且在於美國經濟低迷會給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從2008年下半年金融海嘯爆發的情況來看,只要是外匯資産,無論是否分散化投資,當全球快速流動的資金都進入避險時,持有非美元貨幣及非美元資産都會處於極高的風險中。

  有人認為,如果發展主權財富基金,將外匯儲備的債券轉化為全球配置的股權投資,將是中國龐大外儲有效管理的好出路。因為,利用股權投資全球佈局能源、資源以及戰略性新興産業,可將外儲轉為中國核心競爭力。這個建議在理論上是成立的,但實際上全球配置的股權投資所面臨的風險會更高(它包括了市場風險及政治風險)。特別是在美國經濟復蘇緩慢及全球金融保護主義盛行的情況下,這樣風險會更高。

  可以説,只要美國寬鬆的貨幣政策不退出,只要美國經濟復蘇過於緩慢,那麼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就將面臨較大貶值風險。如何來規避及分散這些風險。我們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外部,而應從中國經濟本身入手。比如如何加大中國經濟建設所需要的能源、資源、先進的科學技術進口及人才引進;如何調整我們現行的進出口外貿政策,特別是在出口方面我們要從要素市場化入手,讓土地、資源、勞動力等價格市場化;如何進一步加快中國金融體系改革開放步伐,通過這種改革開放讓巨大的外儲投資與持有風險分散給企業及居民。如果能夠在這些方面入手,再加上非美元貨幣及全球股權投資配置,那麼中國外儲的多元化管理就可能走出一條新路,從而減小其可能發生的損失。(作者為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