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6日 13: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網-大眾日報
□ 周明華
隨著“中國丹霞”地貌在世界遺産大會上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申遺熱”升溫。目前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內的 35個景區正籌鉅資正式備選申遺。相對於申遺期間的巨大開支,申遺後保護費用稀缺已成普遍現象。申遺成功後的石林,門票從先前的 140元調整到 175元,黃山旺季門票由200元上調為230元,一些著名景點的門票價格都在申遺成功後全線飆漲。(近日《新京報》)
對待申遺,這些著名與非著名的景區,都在摩拳擦掌、放手一搏,有條件的當然上,無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上。不管是有條件還是無條件,實際上最終掏錢的還是納稅人的錢口袋。單拿最近見諸媒體的報道來看,廣東開平碉樓為申遺花費1.36億元,山西五台山單是景區整治和搬遷就開支8億元,河南安陽殷墟投入2.3億元……使看得人心驚肉跳,投入這麼多資金,要快速收回可非易事,那唯一的出口是不言而喻的——打門票的主意,一個字,漲!
所以,申遺僅是創收與謀利的手段,撈政績與撈錢財才是一些景區管理者的目的。在“世界遺産名錄”的國際光環照耀下,任何意義上的違反公平性的上漲似乎都理直氣壯,甚至被冠之以“合理”。在多種利益的驅動下,國家旅遊景點的公共屬性,及公民的所有權與觀景權,都無法得到公共機構的確認與尊重。最後導致多數公民,沒錢去觀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只能繼續遺憾著、無奈著。
一些部門習慣坐在辦公室裏擬就“限漲令”,至於令出法隨與否,景區是否存在變相漲價,他們往往無暇顧及。而直接身負監管職責的各級旅遊部門,由於身涉利益圈中,便成了“老子管兒子,只做做樣子”。這便造成了各大景區我行我素地漲價。而且一些景區只是修一圈圍墻、挖幾條小溪,或者通過申遺玩一下“國際概念”,就一本正經地要與各地著名景區票價競相攀比,大家就像掉了魂兒似的跟漲。這種背離社會責任的商業行為已嚴重剝奪了國人的“觀景權”。
各大景區由於其天然的公益屬性,原本不應成為少數機構的取款機。當前,我們必須考慮從法律機制上矯正已經偏航的公共服務意識,讓公民有共享國家公共旅遊資源和旅遊發展成果的民生權利。眾所週知,很多國家都把國內著名旅遊景點向國人免費開放,而我們的一些地方卻始終在搞景區圈地、圈概念運動,這樣的做法很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