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券商普遍認為銀行股低估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8日 16: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在度過了一段調控政策“真空”的“蜜月期”後,銀行板塊近段時間受到了銀監會整頓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和信託理財産品的雙重利空打壓,走勢明顯落後於大盤。不過記者綜合了多家研究機構觀點發現,在中報頻頻報喜後,銀行股的估值優勢還是得到市場一致認可,短期需要防範的是利好兌現後的結構性調整風險。

  規範銀信合作影響有限

  上周銀行板塊連續出現調整,有市場人士認為調整有來自業績增長預期兌現的原因,但更多的應該歸因于銀監會《關於規範銀信合作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該通知包含兩個核心內容:一是兩年內所有銀信合作資産必須轉入表內;二是上述資産中所包含的不良資産必須按150%比例計提撥備。通知超預期的地方在於要求所有表外資産均轉入表內,而此前業內普遍預期銀監會會採取新老劃斷的辦法。而該板塊在上週三整體下跌近3%。

  不過研究觀點普遍認為,上述規範銀信合作的消息對銀行業的實質影響有限。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首先,對信貸投放存在一定的“擠出效應”,但融資類理財産品70%都是短期性的, 6-7 千億的規模不算太大。而且銀行能夠通過發行其他的理財産品替換那些需要轉入表內的理財産品,這也將減少擠出效應。

  其次,因為理財業務收入下降,中間業務收入減少有限,但是中間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不及20%,對凈利潤的影響也就更加有限。

  再次,按照3:3:2:2 的投放節奏,本年下半年投放規模為2.9 萬億,相對於去年下半年2.3 萬億而言,信貸投放規模充裕,市場流動性有保障,不會對下半年銀行的流動性産生太大負面影響。

  最後,對資本充足率沒有影響。理財類信貸資産從表外轉入表內,通過擠出效應減少其他類信貸資産,由於銀行信貸規模控制,信貸規模總量一定,只要總的風險資産規模保持不變,銀行需要計提資本要求就一定,從而不會對資本充足率産生影響。同樣的理由,需要計提的撥備也是確定的,也不會稀釋凈利潤。

  而據國泰君安分析師伍永剛測試,銀監會規範銀信理財産品對上市銀行10 年的凈利潤影響約為-2%,實質性影響相對有限。

  中報靚麗估值仍有優勢

  事實上,在已披露中報銀行紛紛“報喜”之後,銀行業今年業績超預期的觀點漸趨一致。民族證券分析師張景認為,上半年銀行息差同比回升,帶動凈利息收入和凈利潤實現較快的增長,預計全年上市銀行能夠實現20%的凈利潤增速。

  中信建投證券也認為,下半年,銀行的信貸投放規模高於去年同期,凈息差提升空間依然存在,儘管對銀行收費標準普遍存在質疑,銀信合作渠道被被動堵住,但是這些小插曲對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增長影響有限。下半年銀行業業績增長值得期待。

  與此同時,包括國泰君安在內的多家機構均認為,銀行業整體被低估的現象仍然存在。

  中信建投證券指出,前期銀行股下跌,股價中已經反映了銀行業累積的風險,銀行股估值優勢依然存在。中金公司也在報告中指出,如果銀行股在此位置再出現調整,將給市場提供買入機會。

  國泰君安則認為,中期來看,銀行股存在被嚴重低估、銀行10 年中報業績略超預期、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得以提早防範等利好因素。

  不過短期來看,浙商證券指出,隨著前期“調控政策真空+二輪經濟刺激措施隱現”的預期逐步兌現,以及投資者對於銀行業靚麗的中報也已經有所預期,銀行板塊將面臨結構性調整的風險,建議關注熱點個股,如業績改善空間較大的光大銀行(601818);擴張較快的中小城商行如南京銀行(601009)、寧波銀行(00214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