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消費主張]針尖下的傳奇(2010.07.15)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15日 21: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消費主張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遊歷黔東南尋苗繡 親密接觸“針尖下的傳奇”

    小楊在工作中絕對是個時尚敬業的女孩,最近卻迷上了一種極具傳統色彩的技藝——苗繡。她從網上了解到,苗繡不但技藝精湛,而且價值不菲,一件貴州民間的苗繡服裝竟然在法國賣到20萬美元的高價。不僅如此,目前貴州省已經在為苗繡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如果收藏一件精美的苗繡,説不定以後還能升值呢,小楊決定前往苗繡故里——貴州黔東南州找找看。

    西江千戶苗寨

    西江千戶苗寨是黔東南州苗家人聚居最集中的村寨,這裡有一千二百多戶人家,幾百年來,他們在這裡耕種、織繡,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走進民族商品一條街,琳瑯滿目的苗繡撲面而來,

    小楊看中的一副繡片,非常精美,價格只有兩百多元,而另外一副看起來很不起眼的繡片,店家竟然要九百元錢,區別就在於一個是機繡,一個是手繡。傳統的苗繡都是苗家女一針一線靠自己的想像繡出來的,出自不同人之手的繡品,圖案色彩和技法都不同,市場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作品,這樣的苗繡才值錢,當然它的價格要比機器加工的貴。

    機繡和手繡怎麼鑒別呢?機繡的背面是密密麻麻的線網,雜亂無章,而手繡的背面和正面從色彩到圖案都是一樣的整齊、規則,只會有少量的絲線結頭。手繡的價值要比機繡大得多,不同的手繡作品由於圖案、技法、年代的不同,價值也會差別很大,一般來説,年代越久遠越值錢,繡法的難度越大越值錢。

    鎮子上有個苗繡博物館,館長楊建紅給小楊講了不少苗繡知識。

    楊館長説,在苗族,刺繡主要是用在服裝上,真正好的繡品是這些苗家人代代相傳下來的、年代久遠的苗服。苗族婦女對服飾非常講究,一個苗家女子在一生中擁有各式各樣的盛裝:有分別用於節日、婚嫁和各種喜慶的盛裝,也有年老後喪葬的殯服,都區別於平時穿的普通衣服。

    一幅苗繡就是一個動人的神話傳説。苗族是個浪漫的民族,他們沒有文字,從古至今,他們把對自然的理解,把自己生活環境的變遷,人和動物、植物的關係都通過一針一線織繡在自己的服裝上。苗繡是苗族文化中最精彩的部分,是苗家人穿在身上的歷史,人們會根據刺繡水平的高低來判斷婦女的聰慧和賢達。因為苗家的傳説和歷史都是通過刺繡來表現,有些圖案經過若干代人的口口相傳很多已經失傳,現在人也很難理解到真正的含義,都是至今讓人感到懸疑的問號。

    了解到一件苗服竟有如此豐富博大的內涵,小楊暗暗下決心,自己也要親自到苗家人家裏,去尋找一件真正有價值的苗服。

    雷山縣

    黔東南州雷山縣四面環翠,歷史上就是苗家能工巧匠輩出的地方。苗家的女兒個個都會刺繡,她們從懂事起就開始學習刺繡技藝,用十幾年的時間為自己精心製作一套美麗的嫁衣。但是,這些年來,因為苗繡費時費力又賺不了多少錢,苗繡的傳人越來越少,很多苗家的女子已經不再學習傳統的苗繡技藝,而是離開家鄉去外地打工。

    聽楊館長説,現在很多苗族人家留傳下的大量苗服幾年前就被外面的人收走了,而且隨著苗繡收藏熱,這些民間的苗服越來越少,找到一件年代久遠的苗服並不容易。只有在當地從事苗繡的傳承人手裏,才有可能看到他們珍藏的家傳苗服。

    楊阿妮是一位家傳幾代人都擅長苗繡的傳承人,在雷山縣城也算是工藝最出類拔萃的民間藝人之一。她從三四歲就跟隨母親學習苗繡技藝,心靈手巧,並且自己設計圖案剪紙和刺繡,如今才35歲就帶有6名弟子,還在雷山縣城裏經營著一家苗繡加工廠。

    楊阿妮帶著小楊來到了一個繡品市場。正逢趕集的日子,許多鄉下織繡的老人都會帶著自己的繡品來集市上賣錢以換家用,這些老人有些已經7、80歲了,都是地地道道繡了一輩子的苗家繡女,其中不乏手藝精湛過人的高手。

    現場見識了當地著名的平繡、貼布繡,小楊本想找老人定做一套苗繡服飾,可是楊阿妮告訴她,製作一套苗服的週期至少要一年以上,這些老人因為視力老花,現在單獨完成一套服裝對他們來説工程太大。

    以前的苗家女繡一件衣服要花十幾年的時間。母親如果要替自己的女兒製作嫁衣,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做起,利用農活和家務空檔來刺繡,也要做到孩子嫁人時才算完成,衣服做得好不好,針線繡得細不細,圖案繡得美不美,都關係到女兒能不能嫁個好人家。

    欣賞了市場上老藝人的精湛表演,小楊也算不虛雷山之行。但是,想到自己收藏一件傳統苗服的願望還是沒有著落,不免有些惆悵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