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消費主張]舌尖上的旅行(2010.07.14)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14日 21: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消費主張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探尋苗家美食:牛癟味道獨特 姊妹飯五彩飄香

    酸湯魚

    為了尋找美食,我們來到了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州府凱里,這裡有一道名揚天下的菜,也是所有初探苗家美食的人必吃的入門菜-----酸湯魚。

    來到距離凱里16公里的南花苗寨,喝過了攔路酒之後,等待著我們的是熱情淳樸的苗族村長潘真,村長説要吃酸湯魚不難,但要先往稻田裏撒上魚苗。

    苗寨裏做酸湯魚的原料,是在梯田裏土生土長的鯉魚,可不是在集市上買的。在這種人跡罕至的大山中的梯田里長大的鯉魚,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雜草和害蟲,完全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那味道得是何等的美味!村長讓我們撒魚苗的用意很簡單—— 一條魚長大要幾個月的時間,把魚抓走,就得補充魚苗,你得讓後來的人也有魚吃啊。

    做酸湯魚最關鍵的就是酸湯,酸酸的米酸湯是怎麼做出來的呢?方法很簡單,淘米時把第二道淘米水留下來倒進壇子裏,再把苗家自釀的米酒放進去一些,一天攪動幾次,讓淘米水和米酒混合,充分發酵,幾天以後,淘米水就變成米酸湯了。

    煮魚之前,把適量的酸湯放進鍋裏,等煮開後,把收拾好的鯉魚放進鍋,在苗寨裏吃酸湯魚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魚是不刮鱗片的,大家覺得稻田裏的魚乾淨不用刮鱗。等魚快熟的時候,放人適量的鹽、姜、蒜和魚香菜,再配上辣椒,最重要的是要放上當地生長的一種植物的果實——木姜子,又叫山胡椒,據説它有溫中行氣祛濕健脾的功效,酸湯魚好不好吃全靠它了!
 
苗家的酸湯魚分白酸湯和紅酸湯兩種,紅酸湯就是在米湯裏再加入西紅柿一起發酵,味道比白酸湯要更濃一些。

    大約二十分鐘左右,酸湯魚做得了。

    酸有酸的特色,辣有辣的講究,苗家人還為煮好的魚肉配製了一種特製的調料。調料的配製可是非常講究,要根據不同的菜配不同的調料,粗粗算來也有十幾種,包括辣椒面、花椒面、精鹽、醬油、味精、姜等等,往魚肉上這麼一沾,既保留了魚肉原來的鮮味,又讓人感覺魚肉酸辣入味。

      打屁蟲

    劍河縣有中國“杉木之鄉”的美名,那裏不僅是自然環境得天獨厚,關鍵是還有一道名菜,據説這道菜還和苗家的蠱術有點關係。這道菜就是——九香蟲,又叫打屁蟲。

    對於生活在大山之中的苗家人來講,九香蟲可是一點也不陌生,這種蟲喜食水稻、刺槐、麻栗樹等植物柔嫩部分,吸莖葉或果實的汁液,是植物的害蟲之一。捕捉九香蟲最好的季節是夏秋兩季,九香蟲一旦感覺到危險,就會分泌出一種揮發性油,散發出辛辣而難聞的臭味,把敵人熏跑,因而落了個“打屁蟲”的壞名聲。

    但是據《本草綱目》記載:九香蟲本身就是一味中藥,具有滋陰壯陽和治療胃寒脹痛的功效。

      牛癟

    “名字雖叫百草湯,藥房裏面找不到,牛羊兩家胃裏有,吃上一口眾生倒。”這個謎語説的也是一道菜。為了找尋這道菜,我們特意來到了黎平縣。

    當地人解釋説,“癟”是侗語,就是“精華”的意思,“癟”是牛和羊腸胃裏還沒完全消化的草,主要藏在小腸裏。

    侗家人喜歡吃牛羊癟,這和他們生活的環境分不開,黎平乃至整個黔東南地區溝壑縱橫,層巒疊嶂,氣候潮濕,流行腹瀉、痢疾等疾病,在過去缺醫少藥的年代,只能就著周圍環境想辦法,想吃草藥,又不知道哪種能吃哪種不能吃,於是就看牛羊吃哪種草,可是又搞不清楚牛羊到底吃了哪種草是有效果的,於是只能在牛羊吃完草沒有不良反應的情況下,把牛羊腸胃中消化到一半的東西拿出來吃下去,這也是侗家人千百年來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學會的生存智慧。而牛羊癟演變到今天已經變成了一道有保健功能的美食了。

    做這道菜,要先把牛腸子裏的液體進行過濾,濾除草渣,然後放到火上煮沸。倒進包谷酒,牛癟湯就算做好了。再把牛肺牛肚兒和新鮮的牛肉切成絲,拌上調料腌制,這調料可有講究了,花椒粉、胡椒粉、橘皮粉、味精反正是蓋住腥膻味的作料差不多都用上了。

    下面就該用幹辣椒加上姜、蒜各色調料爆炒牛雜和牛肉了,其中棰油籽是必須要放的,這是一味侗鄉的藥材,有清涼祛火消炎的作用。還要加上牛膽汁,牛膽汁味苦,有清熱瀉火的功效,加到牛癟裏面使這道菜變得更加清涼。最後,在炒好的牛雜裏澆上做好的牛癟湯,一道真正的幹香牛癟就做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