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第一時間.讀報 2010-07-14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14日 10: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第一時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進入[第一時間]>>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讀報。先來看大報速覽。

    針對有關房地産政策要放開第三套房貸等傳言,國家各相關部委紛紛作出回應表示,樓市政策不動搖。今天《新華每日電訊》問:既然國家都説調控不動搖,那麼對動搖者如何辦呢?比如,對於那些開閘第三套房貸的商業銀行,銀監會如何查處?我們希望不動搖不僅只是口頭強調,該追究就一定要動真格的。

    有報道稱,未來幾年,將有不少世界汽車品牌被我國收購。《科技日報》就問了個問題《中國汽車大收購,禍兮?福兮?》十年前,我們大肆宣揚國內彩電企業收購了美國康寧公司的全部玻殼生産線,沒過多久液晶電視就取代了彩電玻殼。汽車工業是不是也是這樣一枚糖衣炮彈呢?收購車就要看前車之鑒,就像下棋必須要看幾步之外才行。

    對於紫金礦業的投資者們來説,這兩條可不是個好日子。前天,紫金礦業的A股和H股同時停牌,昨天復牌後股價雙雙大跌,截至收盤,紫金礦業A股跌3.68%,報5.76元,H股大跌12.19%,報4.90港元,成交10.82億港元。

    紫金礦業可不僅僅只令投資者失望與難受了,之所以股價跌成這樣,完全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人民日報》説,7月3號下午四點過,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的工作人員發現污水池的污水水位異常下降,部分含銅酸水自廢水池下方的排水涵洞流到汀江。雖然,隨後有關部門全力進行了現場處置,但還是有9100立方米的廢水滲漏了出來。兩天后,汀江上杭、永定流域陸續出現了大面積的死魚。

   《新華社》説,洪山鄉大池村村民張鏡文,今年他養了5萬多斤魚,短短幾天,魚已經全部死了。張鏡文説:“經過幾天的打撈,已經打撈了6000多斤死魚,但還有4萬多斤死魚堆積在網箱裏,得趕緊打撈,不然魚會爛掉了。政府幾天前就下了通知;庫區的魚,不論死活,一律不得交易,由政府統一回收銷毀,每斤補償6元。漁民們這幾天都忙著把網箱裏的魚打撈、裝船、過秤、登記。最新消息説,目前這一事故已導致當地棉花灘庫區死魚和魚中毒約達378萬斤。

    大家注意了,這次污染事件發生在7月3號,但紫金礦業一直未對此做出公告,期間股票繼續正常交易。直到被媒體曝光了,一直到了7月12日才發出公告,稱因重大事項未公告而停牌。而在7月5日至9日這5個交易日裏,紫金礦業A股連續上漲,從7月5日的最低價5.64元一度上摸至7月9日的最高價5.99元。業內人士指出,雖然該漲幅與此期間大盤上漲有一定相關性,但在出現如此惡劣的環保事故之後,公司未正常公告且停牌,是對投資者不負責任的表現。這讓人對他們的誠信表示了質疑。

    當然,質疑的還不止這一點。如果你還記得的話,五月底我曾給大家説過,環保部當時在對2007到2008年通過環保核查的上市公司進行了後督查,當時就發出通報説紫金礦業等11家上市公司,因為存在嚴重環保問題尚未按期整改,存在較大環境風險。而在那時,我們就曾經説過包括紫金礦業在內的這11家公司承諾成了一紙空文。

    這才過去不到兩個月,紫金礦業又因為污水池滲漏,再一次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新華社》説,目前,“肇事”的銅礦濕法廠已經無限期停産了,全面開展整改,同時也將依照事故調查結論,承擔事故責任和經濟賠償。中銀國際也表示,由於污染事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産生的負面影響仍然難於評估,他們將調整紫金礦業的盈利模型,下調其評級。資金礦業即將面臨更多的處罰。而投資者對這樣不負責任行為的反應只有一個,用腳投票!不跟你玩了。

    接下來一起聽聽讀報留聲機。

    很快,可能40%的鋼廠要面臨虧損。説這話的是鞍鋼總經理張曉剛。《人民日報》報道,當前鋼鐵行業矛盾交織,産能過快增長,數百家大小鋼廠同質化競爭加劇,鐵礦石受制於人……工信部緊急要求,達不到要求的企業要逐步退出鋼鐵生産,希望這劑清涼藥能給鋼鐵去去虛火。

    填了一張表,丟了上百萬。説這話的是浙江義烏的一個公務員。《新華社》報道,浙江義烏市最近有一些公務員把戶口遷入農村,甘願回村裏“當農民”。原來按規定,如果本人戶口在農村,舊村改造能分到108平的宅基地,上面能蓋四層的樓房,而按當地市價是兩萬一平米。如今,浙江義烏有關部門已經要求公務員必須遷出農村戶口,絕不允許與民爭利。

    沒想到青海這塊“旱地”也會發這麼大的水!説這話的是位青海的朋友。今天的《新華每日電訊》説,今年原本容易發旱情的青海卻“一改常態”,許多地區遭受到洪澇災害的襲擊。有著“戈壁新城”之稱的格爾木,這個青海最乾旱的地區,汛情尤為嚴重,遭遇了千年不遇的洪水。6月青海全省平均降水量偏多,多個臺站創歷史極值,災情之集中,損失之嚴重,前所未有。看來,在氣象變化的背景下,“旱地”也需要學習“治水”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