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中郵基金遭遇兩隻地雷股 反向交易引發質疑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2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東方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在投資大龍地産的兩年多時間裏,中郵基金公司的兩隻基金出現兩次明顯的反向交易。其中,今年一季度發生的反向交易,引發市場強烈爭議。接連與大龍地産、中山公用兩隻“地雷股”狹路相逢之後,中郵基金投資過程中的是與非,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5月21日,中郵基金的重倉股大龍地産創下盤中最低價8.62元。與1月21日的最高價22.60元相比,大龍地産的最大跌幅高達61.86%。

  以50.5億元的報價,大龍地産曾在去年11月20日摘得北京的“地王”頭銜。今年2月1日,北京國土局公告收回其競得資格,同時不予返還2億元保證金。“假地王”風波不但重創了大龍地産的股價,同時也令中郵基金很受傷。

  “屋漏偏逢連夜雨”,大龍地産事件余波未了,中山公用內幕交易醜聞接踵而至,導致股價雪崩,而中郵基金恰恰又是重倉中山公用的最大主力機構。5月30日,廣東省中山市市長李啟紅因涉嫌股票內幕交易被中紀委帶走,所涉及股票為中山公用。

  “中郵基金投資的股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對於基金管理人來説,在決定資金配置時,應如何履行謹慎和盡責的義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主任合夥人張遠忠説。

  6月11日下午,中郵基金投資總監彭旭對《瞭望東方週刊》記者表示,中郵旗下基金很早就開始投資大龍地産和中山公用,具有清晰的投資邏輯。“大龍地産的烏龍事件,導致投資利潤大幅減少,我們自己都鬱悶不已。”

  反向交易引發質疑

  在投資大龍地産的兩年多時間裏,中郵基金公司的兩隻基金曾出現兩次明顯的反向交易。其中,在今年一季度發生的反向交易,引發市場強烈爭議。

  中郵基金最早買入大龍地産的時間是2007年四季度至2008年一季度。截至2008年一季度末,中郵核心成長、中郵核心優選的持股量分別為900萬股、535萬股。

  此後,中郵基金公司旗下兩基金在大龍地産發生了第一次反向交易。在2008年二季度至2008年四季度,大龍地産由14.99元/股一路狂跌,最低見3.32元/股。在這輪慘烈的暴跌過程中,中郵核心成長與中郵核心優選的買賣方向表現明顯不一致。截至2008年年底,中郵核心優選的持股增至1200萬股,而中郵核心成長則把大龍地産減持一空。

  2009年二季度,中郵核心成長重新凈買入大龍地産795萬股。截至2009年四季度末,中郵核心優選與中郵核心成長分別大幅增持至1813萬股、1286萬股。同時,成立於2009年10月28日的中郵核心優勢也買入大龍地産1042萬股。

  2010年一季度,中郵基金公司旗下兩基金在大龍地産發生了第二次反向交易。其中,中郵核心優選基金增持至2072萬股,而中郵核心成長再次退出大龍地産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郵核心優勢也把大龍地産減持出其前十大重倉股。在大龍地産曝出“假地王”事件後,中郵旗下兩基金的第二次反向交易行為受到涉嫌利益輸送的質疑。

  對於在大龍地産上的反向交易,彭旭認為這是基金投資中十分常見的交易行為,不值得大驚小怪。他表示,證監會只禁止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不同基金間的日內反向交易,對某個階段的隔天反向交易,並未禁止。

  2010年5月7日,中郵基金髮佈公告稱,“個別媒體不實報道是未經實際數據證明的主觀猜測”,“我公司旗下各只基金的投資行為相對獨立,基金之間不存在利益輸送行為”。

  中郵基金公司的聲明並未能打消市場疑慮:基金公司旗下不同基金共用一個投研平臺,為什麼會進行買賣方向相反的交易?6月15日,張遠忠在他的博客中繼續公開質疑道,在業內被稱為具有“共進共出”投資風格的中郵基金,為何在投資大龍地産上“分道揚鑣”?

  中山公用雪上加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大龍地産風波之後,中山公用內幕交易案再次把中郵基金卷上風口浪尖。

  5月31日,中山公用臨時停牌,宣佈有重大事項尚待核實。6月2日,公司發佈臨時董事會決議公告,宣佈公司董事長譚慶中、總經理鄭旭齡暫不能履行職責,由董事鄭鐘強代理董事長和總經理職責。隨後,關於中山市市長李啟紅捲入2007年中山公用內幕交易的醜聞被媒體大量報道。

  在內幕交易案浮出水面之前,中山公用股價出現急挫。作為中郵基金的重倉股,中郵基金所受到的影響也引起較高關注。

  “我們在2008年年底前買入中山公用,”中郵基金投資總監彭旭説,“當時,我們判斷行情要反彈,而中山公用是廣發證券[34.88 5.95%]的大股東之一。”

  公開數據顯示,中郵基金在2008年四季度介入中山公用,並持續增持,截至2009年年底,中郵核心成長、中郵核心優選的持股量分別增至2745萬股、1633萬股。在中郵基金持續增持的過程中,中山公用股價由2009年年初的13元/股附近飆升至30元/股附近。

  在廣發證券于2010年2月12日復牌後,中郵基金開始減持,但截至2010年3月31日,中郵核心成長、中郵核心優選的持股量仍分別高達2216萬股、848萬股,分列中山公用第一、第二大流通股股東。

  分析師認為,2010年3月31日至4月15日,是中山公用暴跌前的橫盤階段,期間換手率只有26.53%。4月16日至5月7日,是中山公用的主跌階段,股價從29元附近跌至19元附近,換手率只有41.49%。從這兩個階段的換手率看,中郵基金可能有較大比例的持倉未能在19元以上出清。

  截至6月11日,中郵核心成長基金的單位凈值為0.62元,與3月31日的0.7642元相比,下跌18.86%,同期跌幅大於上證指數。

  19億元收入的代價

  中郵基金有關人士表示,大龍地産和中山公用在經營過程中出現問題,中郵基金也是受害者,因此,不能因為這種突發事件而指責中郵基金。

  但多位市場人士認為,直接的受害者是中郵基金的持有人,而不是中郵基金公司。中郵基金公司在收取了鉅額管理費之後,卻未能有效規避其重倉持有股票的風險,其風險管理能力令人擔心。

  據統計,自2006年5月8日成立以來,截至2010年3月31日,中郵基金公司四年收取的管理費收入合計超過19.18億元,而該公司旗下基金已累計造成投資者虧損逾77億元。中郵基金在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投資者虧損慘重,信心嚴重受損。作為中國基金史上規模增長最快的基金公司之一,中郵基金在客觀上把自身的利益與投資者的利益嚴重對立起來,損害了中國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根基。

  2008年,中郵核心成長基金虧損額高達265.82億元。虧損如此慘烈,不僅因為該基金成立於2007年8月18日,首募規模149億份(當時上證綜指已處於4700點附近),而且因為該基金在2007年9月17日提前開放申購,在短短幾天之內圈進了逾340億元鉅資(上證指數已處於5300點以上)。

  在把大量投資者引進火坑的同時,中郵基金公司上下卻很冷靜、理智,中郵員工在中郵核心成長基金的發行期僅認購2.72萬份。“在市盈率和市凈率都已很高的情況下,基金公司在2007年三季度還向投資者大量募集資金,這確實有很大的問題。”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老總説。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郵核心成長基金成立以來的凈值增長率為-19.66%。對於這個事實,中郵基金在今年5月發行中郵核心主題基金時,卻刻意隱瞞。在廣為散發的中郵核心主題基金宣傳單頁上,中郵基金公司一方麵片面誇大宣傳中郵核心優選和中郵核心優勢成立以來的累計業績增長率,另一方面,對於中郵核心成長的累計業績增長率則予以回避,這再次暴露了中郵基金公司缺乏誠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