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首頁資訊科技農業健康

金融體制改革是防範金融風險的關鍵

觀點 來源:央視網 2018年03月09日 10:5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防範金融領域的風險,同時提出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可以説,進行金融體制改革、讓金融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是我國面臨的重大課題,同時,做好金融體制改革的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關鍵。

  首先要充分理解金融在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中的重要地位,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從影響經濟全局和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待金融體制改革。

  把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亮點,是國內國際複雜經濟形勢下的創新舉措。習近平高度警惕地關注著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係,高度警惕地關注著各种經濟泡沫的出現與發展,強調“我們國家要強大,要靠實體經濟,不能泡沫化”。同時要辯證看待金融風險,將金融監管和金融發展要統一起來,只有在金融發展的目標下加強金融監管,在金融監管的過程中堅持金融發展,才能把金融工作做好。金融體制改革一定要深刻領會金融在現代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把握防範金融風險這條主線。

  其次,金融體制改革的基礎是要加快機構的改革,建立健全我國現代化的金融監管機構,以便更好地促進金融行業的發展,更好地統籌國際與國內、中央與地方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管。

  儘管不論是全國、地方還是跨境金融風險都有相應的監管機構,但是系統性金融風險具有涵蓋範圍廣、關聯性強、傳導擴散錯綜複雜的特點,其監管工作對人員素質、規則制定尤其是監管協調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挑戰;另外,在分業監管模式下,中央各個監管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監管部門之間權限交叉、利益衝突不可避免,極易造成監管真空、監管滯後和監管套利等弊端。因此,我國在2017年7月金融工作會議上,宣佈成立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重點解決金融發展和監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從目前看,儘快把該委員會建立為一個獨立的、有實體機構的金融監管機構,統籌協調跨境與國內監管、“一行三會一局”監管、中央與地方監管,與網信辦協調金融信息的監管,以及與財政部協調地方債監測等,就變得非常緊迫和必要,這樣既保證了監管工作的專業性針對性,又防止了監管資源的空耗和浪費,使金融風險信息的傳達和監管干預流程更加順暢。

  第三,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完善法律法規,適當借鑒國際監管經驗和標準,有效地識別系統性風險的滋生部位,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及時去除“金融風險地雷”,阻斷風險的發生和傳導擴散,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根本目標的實現。

  從國際經驗看,宏觀審慎監管著眼于金融體系整體,目前已成為各國監管層的共識。在英國,金融政策委員會統籌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尤其在房地産領域,通過對住房抵押貸款借款人進行償債能力測試、實施貸款收入比限制、獲得對房地産市場的建議指導權等方式,在限制房地産貸款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在金融危機後經濟能比其它國家更快復蘇,其經驗也值得我國借鑒。比如,2010年7月頒布的《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案》,將系統重要性影子銀行體系納入美聯儲的監管範疇之中,降低影子銀行引發的金融風險。

  目前我國也存在不良資産、債券違約、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方面的金融風險,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2017年下半年,中央連續在金融工作會議、政治局經濟會議、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央經濟工作等重要會議上,反復提出了要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一行三會”也出臺了許多規章制度,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和懲罰力度。金融風險防範被放在了更高的層面。

  金融機構在動態環境中運作,存在大量未知且不可知的因素,監管者不僅要面對諸多不確定性,其監管措施也往往滯後於金融機構的運作,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就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讓金融企業在法律框架下運作,同時也能及時覺察金融系統中存在的潛在風險。


  (作者卞永祖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