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的扶貧茶廠
據安徽商報消息 “要脫貧也要致富,産業扶貧至關重要,産業要適應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創新完善。”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對精準扶貧提出的要求。一年多來,我省在産品扶貧的精準度上進一步調好“瞄準器”,綜合考慮全省地區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生態環境等各種因素,著力構建六大産業精準扶貧區域新格局。皖北的牛羊豆薯、大別山的茶葉大米、沿淮地區的水産水禽、皖南的蔬菜蠶桑……通過特色産業、科技幫扶、財政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每一個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牌,讓貧困戶有機會、有能力、有奔頭,通過自己的雙手實現脫貧。
[特色] 産業扶貧做到“一村一品”
“扶貧車間”、“扶貧驛站”、“扶貧電商館”……幾年來,産業脫貧通過種植業、就業等方式為農民創收,在我省取得了顯著效果。在望江縣,118個行政村和17個社區就業脫貧村級內網工作信息平臺上,組織縣內企業對貧困勞動力進行定向招聘,一大批企業為貧困戶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帶動3114名貧困勞動者走入車間穩定就業。在金寨縣桃嶺鄉桐崗,就業扶貧驛站聯動縣內28個扶貧車間(基地),打造“企業+驛站+貧困戶”的模式,建成安徽首批扶貧驛站之一,走出一條“輸血變造血、驛站扶老鄉”的就業脫貧模式。在習總書記視察過的大灣村,一座嶄新的茶廠于上個月落戶,種植、採摘、炒茶、烘乾,帶動當地貧困戶就業,無論是茶農還是制茶的技工,都可以在這個茶季增加數千元的收入。 産業扶貧也抓住當地特色,要做到“一村一品”,品牌糧食、茶産業、特色水産、林果種植、花卉産業……根據我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到2018年,每個貧困村至少發展1項特色種養業,使每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能從事1項特色種養業,貧困縣建成特色支柱産業體系,增強貧困人口、貧困地區發展能力。
構建六大産業精準扶貧區域新格局
而在産業精準扶貧方面,綜合考慮全省貧困地區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生態環境等各種因素,我省將著力構建皖北平原區、沿淮湖洼區、江淮丘陵區、皖西大別山區、沿江平原區和皖南山區等六大産業精準扶貧區域新格局。 皖北平原貧困地區重點發展優質專用小麥、玉米、薯類、大豆、花生、肉牛、肉羊等特色主導産業,構建糧飼兼顧、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新型種養結構;沿淮湖洼貧困地區以生態農業為重點,重點發展優質水稻、優質專用小麥、水産、水禽、杞柳等特色主導産業,延長産業鏈,支持貧困地區打造沿淮適應性加工産業。江淮丘陵貧困地區要發揮合肥都市圈現代農業先行區優勢,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精品農業;皖西大別山貧困地區打造山區特色生態農業樣板區,重點培育高山蔬菜、高山有機米、茶葉、林特、中藥材、鄉村旅遊等産業;沿江平原貧困地區要綜合利用長江沿線農業資源發展生態高效農業,積極推廣稻鱉共生、稻蝦蟹共養等生態種養模式;皖南貧困地區要以高水平建設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為契機,大力發展全域旅遊,重點培育特色水稻、高山蔬菜、蠶桑、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特色主導産業,推動農旅融合,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科技] 4300余名科技特派員分佈全省
大別山的茶早已名揚全國,而將天然的資源優勢與科技創新結合在一起,産生了“1+1>2”的效果。在金寨縣,安徽農大金寨縣現代農業産學研聯盟派出專家組,和金寨縣當地的農技推廣專家組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安農大通過科研調製,讓“金寨紅”成為市場上大別山茶品的又一品牌,還成為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而這只是該校科技扶貧的一個小例子。據統計,該校在全省共組建了75個縣域農業主導産業聯盟,派出350多位專家教授,扶持了大別山區及皖南山區的特色産業,打造出岳西茭白、碭山酥梨、亳州藥材、皖西白鵝、霍山毛竹等品牌産業,帶動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而在科技扶貧方面,我省一直在加大政策支持。從2016年起至2020年,省科技一般性轉移支付經費集中用於科技扶貧。同時,修訂創新型省份建設“1+6+2”配套政策,將省補助資金比例上浮20%政策拓展至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與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同等享受該優惠政策,實現貧困縣全覆蓋。 2016年,我省立項支持科技扶貧項目170多個,通過實施科技扶貧項目,全年累計開展各類技術培訓800多場次,培訓各類人員9萬餘人次,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2600多戶,帶動4000多貧困人口就業致富。近三年來,我省共向貧困地區選派1468名科技人員、培養185名本地人才,同時引導各市加大選派科技特派員力度。根據省科技廳的數據,目前我省已有自然人科技特派員4300多名、法人科技特派員90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