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第十二集《一個都不能少》:聚焦脫貧攻堅的艱辛歷程和巨大變遷
本集聚焦脫貧攻堅的艱辛歷程和巨大變遷。以“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一個地區都不能少”“一個人都不能少”為線索,通過講述雲南獨龍族正在進行的脫貧攻堅、廣東對口幫扶貴州畢節、湖南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的點滴實踐等一個個生動故事,呈現40年間,中國大地上動人的扶貧故事,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堅定決心。
中國西南邊陲,獨龍江兩岸,千百年來,溝壑縱橫的深山峽谷,是獨龍族通向外界的巨大障礙。獨龍江鄉雨季多,岩石風化嚴重,導致道路反復損毀。2014年4月10日,國家投資3.4億元,全長6.68公里的獨龍江隧道全線貫通,數千年被大雪封山阻隔的歷史徹底結束。2017年,獨龍江鄉人均年收入達到了4959元,比2009年增長了超過4倍。一個都不能少,絕不讓一個民族掉隊,這是中國40年來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
如何跨越東西部巨大的差異,不讓一個地區掉隊,實現共同富裕,也是擺在中國人面前的又一道千年難題。全國一盤棋、先富帶後富。在貴州畢節,通過廣東對口幫扶,當地擁有了自己的純種安格斯牛種群;青藏高原上,江蘇技術員帶來的種植技術,讓每畝地增收6萬元;內蒙古中國最大的沙地裏,北京專家傳授的技術,讓這裡的土豆畝産量翻了4倍;廣西大石山上,廣東帶來的種植技術,改善了這裡的生態環境,更為人們創造出幸福生活。
湖南十八洞村的貧困,曾遠近聞名。2013年,這裡人均純收入只有1688元,因為窮,村裏200多戶人家,40歲以上的光棍漢就有37個。精準扶貧就是要攻破“等、靠、要”的思想,就是要調動群眾致富的內生動力,因村施策、因戶施策、甚至因人施策。扶貧工作隊經過調研,把獼猴桃種植列為這裡的精準脫貧産業。1000畝獼猴桃,每人每年5000元的收入。2016年,十八洞村533名貧困群眾全部脫貧。
整部紀錄片展現了107個典型的改革故事,攝製組採訪了183位改革的親歷者、參與者、見證者,還挖掘了大量歷史素材,用40年來的時代歌曲、影視作品串起一段段改革歲月,旨在激起觀眾的共同記憶。
該紀錄片在央視綜合頻道12月2日—10日20:00檔播出,每天播出兩集,央視財經頻道 12月3日—20日 21:18每天重播一集,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