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讓生命“走”得有尊嚴

健康 來源:央視網 2019年09月06日 10:4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從生到死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無一例外。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裏很忌諱“死亡”這樣的詞彙,但面對一些疾病的終末期,目前的醫學科學往往是無能為力,醫生的搶救也不能起死回生,也就是錢花完了,罪受夠了,人也走了。除了痛苦離去,能不能讓生命在最後的一段時光裏,變得有尊嚴有質量?能不能讓患者得到更多醫療服務和人文關懷?近兩年來,全國一些地方的醫院啟動了安寧療護的試點,更加科學、人文地對終末期疾病患者進行治療。

  在我國的就醫傳統中病人生命瀕危之時,常常會被送進重症監護室,也就是ICU,通過氣管插管、心外按壓、電擊除顫等措施進行搶救,這些措施都與痛苦相伴,並且會帶來創傷,也就是有創搶救。

  在醫學上,被稱作終末期的病人,是指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愈,短期內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的患者。專業人士指出,事實上對病程已經無法逆轉的,以癌症晚期為代表的終末期病人來説,這些有創搶救並不能給患者帶來實際的幫助。

  業內人士指出,臨終之時,患者已經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思,此時要不要救?怎麼救?基本都是患者家屬等代理人來決定。儘管知道有創搶救已經意義不大,但是很多患者家屬依舊非常堅持。

  以癌症患者為例,國家癌症中心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死亡佔我國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業內人士指出,大部分的晚期癌症患者在臨終之時都沒有得到疼痛的充分緩解和心理上的慰藉。

  安寧療護,上世紀六十年代發源於英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理念傳入了日本和我國的台灣地區。2017年,我國正式開始安寧療護中心的試點。

  隨著經濟發展、觀念進步以及國家相應政策的推進,現在越來越多的患者和家屬做出了這樣的選擇:臨終之時,接受安寧療護的幫助,不進ICU,不進行有創救治,活要有質量,走要有尊嚴,少痛苦。

  那麼對於疾病終末期的病人來説,選擇安寧療護,不做有創性救治,是不是就是不治療或者安樂死?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安寧療護”需要遵循如下原則:一、將死亡視為生命的自然過程;二、既不加速也不延緩死亡;三、醫療者應該為患者提供緩解一切疼痛和痛苦的辦法。

  通俗來講:安寧療護不單純是指此前老百姓口中的臨終關懷,“療”是醫療,“護”是護理。

  “安寧療護”不是不用藥、不治療,而是相對ICU等的“有創救治”,更多的是想辦法為疾病終末期或老年患者在臨終前,緩解生理、心理上的疼痛與痛楚,盡可能維護生命質量,幫助患者舒適、安詳、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最後階段。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除了最後的有創搶救,安寧療護也應該是一種面對死亡的選擇。現在以腫瘤患者為代表的安寧療護需求巨大,但從現狀看安寧療護機構數量不僅嚴重不足,還缺錢少人。缺錢是因為現有的醫療收費體系,以治療費用為主,安寧療護特色的人文關懷,收費沒有明目。少人是因為安寧療護沒有形成單獨學科,一些醫護人員看不到前途,相應的人才培養跟不上。同時安寧療護整體服務架構有待進一步完善,一些政策制度、法律支持也需要逐步搭建。現在第二批全國安寧療護試點已經啟動,未來將在全國推廣。生命有尊嚴,照護有品質,生死兩相安。讓生命以更好的姿態完美謝幕,需要社會各界、患者及家屬的共同努力。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相關閱讀 焦點訪談 | 生命質量
我要糾錯編輯:劉登亮 責任編輯:張福偉
重點推薦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