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協和老中醫教你辨上火

健康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2019年04月24日 09:0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眼下天氣越來越熱,全國氣溫都在飆升,特別是北方一些城市最高氣溫甚至逼近了30度,很多人開始有咽幹喉痛、鼻幹出血、心煩易怒等“上火”症狀。“上火”是人們熟知的中醫術語,因人而異,只有找對症,才能精準祛火。

  中醫學理論將“火熱”之邪分為外火和內火。“外火”多由人體感受外界火熱引發。比如暑熱天氣持續高溫,從事戶外高溫作業的人群;再如家人給火熱旺盛體質的孩子過度穿衣蓋被等,都會導致火熱蘊積在體內。還有很多“養生迷”因過度補充熱性補品,如鹿茸、紅參、桂圓等,導致上火。

  “內火”是人體內生之火,常見的是“情生火”“食生火”。怒氣、憂鬱、思慮、緊張這些情緒積壓太久均可引起上火,這與當今社會的快節奏導致人們學習工作壓力有關。飲食結構失衡、暴飲暴食是導致“食火”的原因。快餐食品、高熱量食品盛行,漢堡飲料、燒烤炸雞、甜品披薩、麻辣香鍋成為加班熬夜族的常見菜譜,容易上火。

  上火的表現多樣,以人體頭面部位多見,也會伴隨一些全身表現。“火”的核心表現為口乾渴、眼幹澀、咽幹痛、口腔潰瘍、牙齦腫痛。診斷“上火”的標準需要具備1個主症(頭面部症狀)或2個次症(至少1個頭面部症狀)。主症有牙齦腫痛、咽喉腫痛、口臭口苦、口舌潰瘍、眼紅幹澀,次症有口角糜爛、眼屎增多、口渴舌痛、鼻幹出血、便秘尿黃、心煩暴躁、多食易饑餓、痔瘡發作等。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特點,以上提到的症狀多以實火為主,還有一部分體質虛弱的人常年作息紊亂、熬夜透支、過度腦力工作,或因疾病特殊用藥,導致人體“陰精”損傷,發生虛火,常表現為低熱、手足心熱、口乾盜汗、舌幹紅無舌苔,屬於陰虛火旺。不同的“火”,各有對策。

  實火:清熱解毒。實火可選常用中成藥,有三黃片、牛黃上清丸、清熱解毒丸、當歸龍薈片等。很多藥食同源的食物均有清熱解毒作用,如菊花、苦丁茶、馬齒莧、穿心蓮、芹菜、番茄、竹筍、荸薺、菱角等。日常飲食可選擇白蘿蔔、冬瓜、油菜、菠菜、莧菜、槐花等,作為飲食調護利於清熱去火,緩解臟腑積熱。

  虛火:滋陰清熱。常用中成藥有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二至丸、生脈飲等。藥食同源的食物有枸杞子、百合、銀耳、蓮藕、鴨肉、桑椹子、鱉甲、燕窩等。

  中醫重視對人體陽氣的保護,陽氣是人體一身氣機之根本,處於生長髮育期的青少年屬於陽氣旺盛(3歲內的小兒稱為純陽體質),保護陽氣利於五臟六腑正常發揮生理功能,此類陽氣旺盛不等同於病理的“上火”。建議父母切勿輕易給孩子吃大量涼性食物或清熱瀉火藥,避免扼殺正常陽氣而影響生長。老年人因患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並配合多種藥物治療,體質虛實夾雜、寒熱並存,一定避免誤用清熱瀉火藥物損傷陽氣。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相關閱讀 中醫辨證論治 | 陽氣
我要糾錯編輯:鄒楊 責任編輯:張福偉
重點推薦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