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世界老年癡呆日】關注老年癡呆症 守護老人幸福晚年

健康 來源:央視網 2018年09月21日 18:4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給你3秒鐘,你會做什麼?有人説3秒鍾太寶貴,我可以記一個單詞,念一句唐詩,撥一個問候電話,做一個好的決定,……也可以吃一口美食,點一首好歌,清潔掉一個垃圾,扶一把孩子,送一句祝福,或者説句“我愛你”……也許有人説,3秒鍾太短,不值得做些什麼。打一個哈欠,發一句牢騷,愣一下神,打一個盹……時間就過去了。但是每3秒鐘,世界上就會又有一位老人面臨記憶的困擾,又有一個家庭陷入記憶的煩惱……

3秒鐘,我們能給他們什麼幫助?可以給老人一個堅定的擁抱,一句響亮的回應,一個真心的微笑,一次快樂的擊掌……,也可以給照料者一句有溫度的安慰,一次善意的提醒……,或者,向前一步,伸出我們真摯而熱情的雙手,幫助他們,讓他們得以喘息,放鬆,釋懷……

1994年在英國愛丁堡第十次會議上,國際癡呆協會將每年的9月21日定為“世界老年癡呆日”。每年的宣傳日,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都要舉辦活動,有許多患者、照料者、家屬及科學家、臨床醫生參加,其目的是要對廣大群眾宣傳、普及對老年癡呆病預防的知識,使全社會都懂得老年癡呆的預防和治療是非常重要的,應當引起重視。現場有科普資料和攝影、錄音及諮詢活動。

今年世界老年癡呆日的主題是“記憶3秒鐘(Every 3 seconds)”,在第25個“世界老年癡呆病日”來臨之際,北京世紀壇醫院疾控處、門診部、神經內科聯合舉辦了專家科普講座及義診諮詢活動。

老年性癡呆又稱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1906年由德國醫生阿爾茨海默首次發現,是一種原因未明的進行性腦變性疾病。通常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以記憶出現障礙為最初表現,之後逐漸出現語言、定向、思維、計算、運動等功能受損,日常生活能力不斷下降,最終不能獨立生活。由於老年性癡呆症起病隱蔽,不易被發現,早期患者的“老糊塗”表現常被家屬當作是老年人的正常情況。家人需仔細留意家中老人,一旦察覺到不正常,應及時陪同患者到醫院的精神科、神經科或老年科就醫,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期。

如何早期發現老年人癡呆?1、反復詢問和重復同一個問題;2、不能辨別方向、容易迷路、走失;3、忘記熟人的名字和日期;4、不講衛生,隨地大小便,穿著古怪;5、性格古怪,好發脾氣;6、想做某件事,一下子又忘記了。如果有上述情況,請及時去醫院就診。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目前全世界約有2430萬老年癡呆患者(其中一半在亞太地區),且每年以470萬新增病人速度增長,預計到2050年,世界癡呆人口將高達1、32億。目前我國老年性癡呆人數已達630萬以上,佔世界總病例數的四分之一。預計到203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將達到總人口的25%,屆時,我國將有1000萬以上的老年性癡呆患者,而80歲以上的老年性癡呆患病率將達到30%,即每3人當中就有一位。

研究表明,老年性癡呆是繼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之後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令人擔憂的是,由於對老年性癡呆的認識不足,加上老年健康保健體系不夠完善,絕大部分患者就診不及時或根本不到醫院診治,生活質量低下,這一現象應引起社會、家庭的關注。調查顯示,中國輕度癡呆症患者的就診率為14%,中度癡呆症患者的就診率為25%,重度癡呆症患者的就診率為34%,47%的癡呆症老人被認為是是自然衰老的結果。一些患者因伴發精神症狀被錯當成精神病治療,導致病情加重。公眾對該病的不知曉、不了解,使許多患者喪失了早期發現、干預的時機,病情已達到中重度,無法治愈。

近幾年研究中發現兩個新的現象:一是老年癡呆的患病年齡在提前,老年癡呆逐步呈現年輕化趨勢,不少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出現記憶力、思維能力明顯下降等老年癡呆的早期症狀;二是由於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高血壓、糖尿病和中風等血管損害所致的血管性癡呆的患病率明顯高於歐美國家。

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就診率不到27%。一些患者因伴發精神症狀被錯當成精神病治療,導致病情加重。公眾對該病的不知曉、不了解,使許多患者喪失了早期發現、干預的時機,病情已達到中重度,終生無法治愈。

病人到醫院就診,醫生首先會簡單評估,通過國際通用的認知評定量表,給病人做評分,初步診斷有沒有問題,如果有問題進一步做全面測試,有的還要做頭部CT或者核磁共振,排除其他問題。老年人癡呆除了阿爾茨海默病外,還有一種很常見的血管性癡呆,導致血管性癡呆的原因是腦血栓和腦出血,此外,腦外傷、腦炎後也會逐步出現癡呆。

老年性癡呆目前無法根治,只能通過諸多方法和藥物延緩其發展。老年性癡呆常用的藥物治療有改善腦循環和腦代謝、膽鹼脂酶抑製劑、抗氧化劑、神經營養藥和雌激素等,可以改善AD症狀,延緩疾病進程。基因治療是利用基因重組技術將正常基因替換有缺陷的基因,根治基因缺陷,但目前還無法實現。家庭護理十分重要,家屬要面對現實,對病人富有愛心、耐心,與老人多交流不要過多指責,以免傷害老人的自尊心。妥善管理家用電器,保證病人的安全。鼓勵適當的戶外活動,但應避免走失。照料癡呆症患者不僅僅是物質、生活上的事,還要注重對患者心理的干預,這可以有效減少患者退避和自責的消極應付方式。老年人要勤動手腦,多交際,營養均衡,戒煙限酒,減少鹽、糖、油的攝入量,規律服用降血壓、降血脂藥物等。如果能做到這些,就能降低老年癡呆的發病率。

在2017年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7,簡稱AAIC 2017)上發佈的最新研究結果加深了人們對阿爾茨海默病及其它癡呆症風險因素的了解,並強調了通過生活方式干預來預防認知衰退的可能性。發現約有35%的癡呆症病例可能歸因于九項可改變的風險因素: 早年:15歲的教育;中年:高血壓、肥胖症、聽力損失;晚年:抑鬱症、糖尿病、缺乏身體鍛鍊、抽煙、很少與社會接觸。

研究表明經常聽音樂、唱歌,可預防癡呆或者延緩癡呆的發展。美國學者研究表明經常吃香蕉、蘋果、橙子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人類大腦細胞主要成分是膽固醇,所以老人應適當吃一些含膽固醇的食物。預防老年性癡呆還要嚴格控制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老年人三高控制不好會容易引起腦動脈硬化,長期大腦供血不足會促進老年性癡呆的出現。老年人要戒煙,不喝烈性酒。

老年性癡呆病人會有記憶力和認知功能障礙,可以給病人做一些認知功能訓練,如教病人念詩或背數字,做一些手的精細動作訓練,有意識引導患者去做他喜歡的事情。家屬或護理員做一些提醒、引導、多交流,帶領老人去購物、參加老年人聚會,讓病人體會到社會有認同感,對延緩病情的發展有好處。

由於老年性癡呆病人行動不便,記憶力衰退,容易走失,所以這類人群出門很危險,每個月去醫院取藥對於這些病人尤為困難。移動醫療能夠讓病人足不出戶進行就醫,對老年性癡呆及帕金森病人很有實用價值。但是目前醫療平臺很多,有APP,有微信平臺,但基本上做的還是醫療諮詢服務,還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移動醫療。網絡醫院通過互聯網把診療醫生連接到家庭、辦公室、列車、汽車、輪船、鄉鎮、農村的社區醫院和藥店,患者可以和專家直接交流、視頻對話,專家做一些分析,可處方普通的藥品,直接在網絡或者社區醫院、藥店支付取藥。如果病人病情嚴重,就不能適應網絡醫療,建議去醫院面對面診療。今後應該成立一個國家或區域性的醫療大數據服務中心,由政府主導把每家醫院的HIS系統搬上互聯網,讓每個醫院信息相通。在這個系統可以看到病人既往的所有信息,包括病歷、化驗報告、核磁、CT片、用藥記錄等,這樣大夫能從這上面分析病情,也更容易指導病人精準就診。藥店經過嚴格準入審核,把醫保卡綁定在微信或者互聯網支付,這樣病人可以根據醫生的處方選擇在醫院藥房或附近藥店繳費取藥,真正實現隨時隨地享受足不出戶的移動醫療服務。

關注癡呆,刻不容緩,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創造老年人健康、和諧、幸福的晚年生活!(文/張國平 北京世紀壇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相關閱讀 癡呆症 | 神經系統
我要糾錯編輯:鄒楊 責任編輯:張福偉
重點推薦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