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20多歲就患胃癌?疑病儘快胃鏡篩查

健康 來源:廣州日報 2018年08月13日 08:4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我國大部分胃癌患者難在早期確診

  國家癌症中心發佈了2017年中國最新癌症數據,城市地區前10位癌症中,胃癌的排名有所上升:在男性組別排名第二位,在女性組別排名第四位。彭俊生指出,近年來近端胃癌(食物進入胃部處)發病比例逐漸在增加,年輕人患病人數也在增加,“在我診治患者中,偶爾也有20多歲的學生患上胃癌的”。

  在我國,早期胃癌患者佔比僅一成左右,近九成患者確診時已是進展期甚至是晚期,生存率比較低。彭俊生介紹,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警示信號,因此要有規範化的篩查手段。

  “大便潛血篩查是簡易方法,基因篩查比較適合高危人群,腫瘤標記物檢測敏感性不高,因此胃癌篩查金標準仍然是胃鏡,其他手段難以輕易取代。”彭俊生説,通過胃鏡檢查可肉眼觀察腫瘤組織,並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其中超聲胃鏡可了解腫瘤侵犯程度,如侵犯胃壁的深度、周圍淋巴結是否腫大或者轉移。目前,有無痛下的高清電子胃鏡、超聲、放大、染色胃鏡等篩查方法可提高早期診斷率,如有懷疑,建議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檢查。

  50歲以上建議都做胃鏡檢查

  哪些人是胃癌發病的高危人群呢?一般人群做胃鏡檢查的頻率應該是多少年一次呢?

  彭俊生介紹,胃癌發病有明顯地域性差異,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發病率偏高,在廣東粵東地區,近端胃癌比其他地區高。長期食用熏烤、腌制食品人群中胃遠端癌發病率高,吸煙者的胃癌發病危險較不吸煙者高。

  對於普通人群來説,50歲以上的人士建議做一次胃鏡檢查;如果胃部已出現不舒服、上腹脹痛、食欲下降、消瘦、大便黑色等症狀,應在醫生指導下及早行胃鏡檢查,如無特殊發現,以後每2~3年再行檢查。

  早期胃癌微創手術精準治療可根治

  在臨床診斷中,胃癌可分為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患者比例大約為1:9,二者的治療手段存有很大的差異。

  早期胃癌以手術治療為主,配合定期復查。目前治療手段主要有內鏡和微創腹腔鏡手術,可以達到根治目的。值得關注的是,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精準治療強調的是給予患者準確評估,提供最佳治療方案,切得過多是過度治療,直接影響了患者生存質量,切得過少無法達到治療目的。

  對於符合沒有淋巴轉移,分化類型比較好,非潰瘍型、腫瘤局限于黏膜下層的,採取內鏡治療完整剝除黏膜組織(ESD)即可;如果無法判斷腫瘤浸潤的深度及淋巴結轉移情況,須內、外科醫生共同配合再雙鏡聯合:一方面外科醫生用腹腔鏡配合內鏡醫生用胃鏡一起探查,內鏡輔助判斷腫瘤位置;一方面利用示蹤劑準確顯示腫瘤病灶的範圍及前哨淋巴結,切除後取組織活檢,半小時內可得結果,確定是否已切除乾淨。由於腹腔鏡的高清鏡頭有放大的作用,如果加上3D功能,腔鏡下對腫瘤切除和淋巴結清掃反而更徹底,而且耗時比傳統手術時間還短,通過微創等手段實現精準治療是以後的發展方向。

  進展期胃癌講究治療手段

  彭俊生介紹,與早期胃癌主要以手術切除不同,進展期胃癌需要綜合治療手段,根據腫瘤臨床分期和病理學類型、結合患者一般狀況和器官功能狀態來幫助患者選擇最佳治療方案,例如手術、放療、化療、分子靶向治療、生物治療等。

  “確定腫瘤分期很重要,不同分期治療方法不同。”彭俊生表示,而且不同患者進展期狀況也不同,最考驗醫生的是精準判斷腫瘤分期和類型。在實際治療中,一些晚期胃癌正處於“發展迅猛”階段,這個時候並不適合立即手術切除,否則不但無法切除乾淨,而且還會刺激腫瘤蔓延、淋巴轉移,這時候應該先化療,等腫瘤縮小了、降期了再進行手術,手術後再結合病情採取其他治療手段。

  預防並發癥:營養治療應貫穿全程

  胃癌常合併營養不良,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綜合徵、貧血、腹瀉等常見並發癥,放化療後也會令病人産生噁心嘔吐、灼痛等多種副作用。對於腫瘤患者來説,無論是手術後,還是放化療中,身體的不適痛苦萬分,部分患者甚至因為嚴重的並發癥而死亡。

  彭俊生指出,腫瘤治療過程中並發癥高,與不重視營養治療密切相關,改善患者身體的營養狀況,可以減低並發癥發生率,提高治療效果。胃癌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瘺、感染、梗阻等並發癥,部分患者在放化療時無法正常進食,這時候普通飲食無法為身體提供足夠的支撐,協同“抗戰”,需要額外的營養手段。

  “手術前嚴重營養不良,應該要先給予營養支持,如果口服達不到六成的營養需要,應以靜脈方式輸入補充營養。”彭俊生表示,營養治療並非是腫瘤治療的輔助手段,而是貫穿整個腫瘤治療過程的重要手段,包括術前、術中、術後,對於已出現並發癥或是手術創傷大的,及時增加營養支持,即使順利出院也要持續跟蹤,提供必要的營養指導和補充。

  四大類高危人群 需提高篩查頻率

  一、有胃癌家族史。

  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幽門螺桿菌(Hp)能促使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及亞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環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細胞的過度增殖,導致畸變致癌。

  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患者。胃部分切除術後僅剩殘胃的,5年後患胃癌風險明顯加大,要提高警惕。

  四、飲食喜歡高鹽、腌制,吸煙、重度飲酒人群。(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梁超儀 通訊員簡文楊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相關閱讀 胃癌治療 | 腫瘤分期
我要糾錯編輯:魏利潔 責任編輯:張福偉
重點推薦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