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夏至養生:多吃"苦"少食冰品

健康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2018年06月21日 09:4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6月21日是夏至,為一年中日照最長的一天,也是中醫養生論中非常重要的節氣。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聊聊夏至養生的那些事兒。

  【飲食篇】

  竹蔗茅根飲,夏至消暑氣

  夏至時,人的身體由於氣血外張,脾胃機能相對減弱,飲食應以清淡、容易消化為主,避免大魚大肉或高湯大補,以起到調理胃氣、保養精氣的作用。同時,人們還應適當進食具有清熱、解暑、養陰功效的食物,以適應自然氣候的變化。此次,為大家介紹兩款夏至保健湯品。

  竹蔗茅根飲。做法:鮮白茅根100克,竹蔗200克,將竹蔗切碎略搗,加入鮮白茅根,加水適量,煎沸去渣飲用。功效:清熱生津、止咳止嘔。可用於夏季保健或作為消暑涼茶飲用,也適合肺熱咳嗽、咳痰黃稠、胃熱嘔吐的患者飲用。

  茅根粥。鮮白茅根15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取鮮茅根擇凈,切碎後煎煮取汁,去渣,入粳米煮至粥快熟時,加入冰糖再煮4~5分鐘即可。功效:清熱祛濕、涼血止血,適合伴有水腫、小便不利、尿血等症狀的人群食用。

  冰鎮飲品儘量少喝 可多吃苦味食物

  夏天養生,飲食方面也有一定的講究。不少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喜歡吃喝大量的涼菜、冷食、西瓜、冰鎮啤酒等冷飲,這造成了腸胃功能紊亂,導致腹瀉、腹痛。另外,由於氣溫升高,食物中的各種細菌生長繁殖很快,常溫放置的熟食容易被細菌污染,即使放在冰箱裏,也不能保證絕對安全。還有,炎熱的時候,人們常在空調房裏生活和工作,身體機能往往下降,身體抵抗力會變弱,病菌易感性增強,容易發生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急性胰腺炎和黴菌性腸炎等腸胃疾病。

  對此,清遠市中醫院養生專家陳太日建議夏天可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骨頭湯能清泄暑熱,增進食欲,但要適量,否則傷胃。另外可多吃粥,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則是飲食調理措施之一,如綠豆粥、金銀花粥、薄荷粥、蓮子粥、荷葉粥、蓮藕粥等都是很好的夏季飲品。由於南方地區濕熱氣候較重,陳主任建議可以熬薏米土茯苓紅豆粥,“這三種食物可以一起熬粥,也可以熬水喝,對於脾虛胃寒的人群,不建議加糖喝。”

  當然,最簡單的消暑解渴辦法還是多喝茶,如能在溫茶中適當加點鹽,以彌補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對預防中暑更有裨益。

  夏至食療

  “一卵孵雙鳳”

  材料:橢圓形西瓜一個(約2500克),小母雞2隻(約800克),水發海參50克,水發冬菇25克,水發玉蘭片(筍幹)25克,火腿25克,水發乾貝50克,蔥薑絲少許;料酒、精鹽、西瓜汁及橄欖油少許。

  制法:西瓜削去外皮,切蓋,挖出瓜瓤,留瓜皮約2-3厘米厚,洗凈備用。將玉蘭片、海參、冬菇、火腿切成長片,除火腿外,都用沸水氽過撈出。小母雞宰殺後,去毛及五臟,擇洗乾淨,剔骨留肉,放入盆中,加入料酒、精鹽、味精、橄欖油、西瓜汁、玉蘭片、海參、冬菇、蔥薑絲,拌勻,腌至入味。將西瓜放入大瓷盆內,然後把腌好的雞連同配料一起裝入西瓜中,蓋上瓜蓋,用竹籤別住。旺火蒸至雞爛時取出,開蓋即可食用。

  五味龍眼洋參茶

  材料:五味子5克,西洋參5克,龍眼肉5克,冰糖20克(1-2人份)。

  制法:將五味子洗凈,去雜質;西洋參浸透切片;龍眼肉洗凈,去雜質,將冰糖打碎成屑。將五味子、西洋參、龍眼肉、冰糖屑同放燉杯內,加入清水250毫升,放在武火上燉,再用文火燉煮25分鐘即成。

  功效:益氣生津,養心安神。

  烏梅冰糖飲

  材料:烏梅15-30克,冰糖適量(分量根據各人口味添加);陳皮、玫瑰花、山楂根據各人情況選用3-5克。

  制法:烏梅、陳皮、玫瑰花、山楂加水500-1000毫升,大火滾開後轉小火煮30分鐘,加入冰糖適量。放溫後即可服用,無需冰鎮。

  【養生篇】

  夏至養生 重在“養心”

  心態平緩

  進入夏季,心情變得容易急躁,《黃帝內經》説,夏季要使志無怒,即心情要愉快,使氣得泄,不要壓抑自己。精神內守,病從安來,就是這個道理。心情不好時可以少吃一些甜食緩解一下,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充足的體力也能給你帶來好心情。

  夏至養生須防暑

  夏至期間,全國氣溫高、光照足、雨水也多,農作物生長旺盛。夏至過後,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就要到了。

  人的胃腸功能因受暑熱刺激,其功能就會相對減弱,容易發生頭重倦怠、胸脘鬱悶、食欲不振等不適,甚至引起中暑,傷害健康。做好防暑工作,應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外出時,應採取防曬措施,如打傘、戴遮陽帽、涂防曬霜等。

  起居養生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鍊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

  艾灸養生

  生病的人大多屬於陽虛體質。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人體陽氣。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重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的作用更強。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恰當補水

  夏季氣候熾熱,擠地鐵耗費更大,要注意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不要怕費事不喝水。少喝冰水,過涼的飲料會刺激胃腸道,影響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欲減退,造成消化不良、厭食、腹部脹痛、腹瀉等胃腸道疾病,有一些溫熱的水反而更解渴。

  冬病夏治正當時

  炎夏不要發怒,適當喝些“生脈飲”

  【臨床病例】張先生,45歲,平時工作壓力很大,每天打電話開會不斷,時常需要加班。他既往體檢有輕度血壓升高,進入夏季後,張先生覺得沒有胃口,説話提不起氣,即使呆在空調房裏也是全身出虛汗,人變得愛發脾氣,血壓隨之升高。於是,他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科求診。

  【保健提示】張先生看過中醫以後,醫生告訴他:因為他的工作性質屬於勞心一族,多言多思容易耗氣,體質屬於氣陰兩虛。於是,醫生給予“生脈飲”當茶飲:西洋參5克、麥冬5克、五味子3克、貢菊3克、胖大海1克、甘草2克。同時,建議他少説話,控制情緒別發怒,儘量不熬夜。張先生遵醫囑喝了7天“生脈飲”以後,口乾舌燥消失,出虛汗的症狀緩解,血壓也降至正常標準。

  在夏季,調整情緒非常重要。酷暑傷津耗氣,人易疲乏,更應注重情緒養生, 順應夏天陽氣旺盛的特點,振作精神,注意調整情緒, 莫因天氣炎熱,工作繁重而生急躁、惱怒之情,怒氣一發,肝氣上逆,人的心情不舒暢則傷氣,最終導致傷身。

  當人們碰到一些想不開的事情時,就要權衡一下,這件事和自己的身體,到底哪個重要?這樣就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了,保持心境平和、愉悅。同時,適當服用中藥涼茶等,就可以做到“心靜自然涼”,健康防病。

  起居方面適當晚睡早起,夏不露宿坐不當風

  【臨床病例】劉女士,40歲,是位愛美的白領。夏天剛到,她早準備好了全副武裝:寬邊太陽帽、墨鏡、防曬衣、防曬霜。每天一早就到了單位,在空調房裏整天不出來。夏天過了一半,她白白凈凈,一點也沒有曬黑,可是也像豆芽菜一樣,全身酸酸軟軟的沒精神,覺得平素怕冷的毛病好像加重了。

  【保健提示】夏季起居方面,應適當晚睡早起。不要因為怕曬黑、怕出汗就躲著不出門,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氣,極為補益。如果人體長期不曬太陽,就像陰濕角落的植物一樣,寒濕凝滯,陽氣虛衰就難免。夏季裏上午10時以前,下午5時以後可以適當戶外活動。

  曬太陽主張曬背,脊梁有微暖、出微汗,借助日光來壯大自身的陽氣。夏季白天時間長,提倡老年人午睡,中醫認為午後陽氣消退,應適度休息,減少陽氣的消耗。夏天午睡甦醒後,應喝些熱飲,如果能微微出汗更佳。

  此外,要注意“夏不露宿, 坐不當風”。當我們覺得很痛快、很舒服時,往往正是容易被病邪入侵之時,當風而臥,醒來就會覺得頭昏腦漲,精神不振,重者會受涼感冒,腿抽筋, 還可誘發關節炎、腹痛、面癱等。露宿當風更易受涼,空調病已成為常見病。症狀包括咳嗽、頭痛、咽喉痛、流涕、關節肢體酸痛、手腳麻木、胸悶憋氣、頭暈目眩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預防的有效方法是,通過堅持每日適當曬太陽,適當運動微微出汗來振奮陽氣、祛除體內寒濕之氣。室內空調溫度定為26 ℃左右, 不低於24 ℃。室內外溫差小于5 ℃。家庭可常備藥物如藿香正氣丸,可以對付陰暑輕症;重症可求助中醫,散寒化濕的經典方“香薷散”內服,配合中藥泡足、拔罐和艾灸可迅速緩解症狀;還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冬病夏治”的方法來保健養生。

  【注意事項】

  夏季適宜柔性運動

  儘管提倡人要常年適當運動,但每個時節的運動量大小、運動方式、時間等都有講究。如夏至過後,天氣炎熱,運動最好安排在清晨陽光初照或夕陽西下時為好,宜選擇柔和、動作緩慢的散步、跳舞、太極拳等運動方式,時間在1小時左右。

  夏季不適宜做劇烈運動,因為劇烈運動容易出現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會損陽氣。在運動過程中,出汗過多時,應適當飲用淡鹽水、紅豆綠豆糖水,或吃些西瓜等。運動後雖很熱很渴,但應強調控製冷食冷飲,如各種碳酸飲料、汽水、冷凍過的瓜果等,避免損傷脾胃、影響食欲,甚至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等症狀。

  另外,運動後不能立即用冷水洗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頭痛等多種疾病。

  睡眠每天保證7小時以上

  夏至,顧名思義是夏天的到來。由於天氣的原因,這時候大多數人會出現全身睏倦乏力,頭痛頭暈的症狀,嚴重時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夏天高溫到來之時,患有這種症狀的人也明顯增多。市民黃小姐這幾天就抓了幾副中藥吃,“失眠一個多月了,每天淩晨兩點多才睡著,中途幾次驚醒,到了六點多就睡不著了,”如此反復,以致影響到黃小姐日常的工作,“上班時無緣無故就會頭暈,有時冒冷汗,嚴重時想嘔吐。”無奈之下,黃小姐只好求助醫生,“體虛、血壓低,營養不足,一大堆毛病。”數著診療結果的同時,黃小姐不斷打著哈欠。

  養生專家解釋,像黃小姐這種情況的患者並不少見,最主要是氣溫升高造成人的焦慮和煩躁,在食欲不振和生活、工作壓力之下,這些積累許久的糟糕情緒就會迸發。

  另外,由於夏至氣溫升高,排汗系統也出現變化,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這就使得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如果這時候不及時補充水分,人體的血容量就會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從而引起頭痛頭暈。如果更嚴重的話,隨著水分流失多,體內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環受阻,還容易誘發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

  據介紹,造成頭痛頭暈的另一種原因是,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體表,這種血液的再分配可以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從而發生頭痛頭暈。

  這時候,為了減少頭痛頭暈,還得注意休息時間的調整。養生專家稱,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的變化,一般宜晚睡早起,並利用午休來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體弱者則應早睡早起,儘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的睡眠時間。

相關閱讀 養生 | 夏至
我要糾錯編輯:魏利潔 責任編輯:張福偉
重點推薦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