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國醫大師薛伯壽:養生要靠自己

健康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2018年01月29日 09:3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國醫大師薛伯壽現已82歲高齡,平常出診看病,有良好生活規律、淡泊名利、精力充沛、堅持太極運動,對養生防病保健有著自己獨到的體悟。

  清靜無為 養性為先

  現代社會壓力大,過大的壓力會使人長期處於高應激狀態,而被焦慮、煩惱、憂愁等不良情緒困擾,長此以往便會影響臟腑協調,氣血運行失常,導致很多內傷疾病。中醫自古就重視心身和諧,講究性命雙修。那麼,如何做到“形與神俱”呢?

  薛伯壽説,要認真學習老子《道德經》。《道德經》凡五千言,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源頭,辭簡義奧、包羅廣博,其論述的天地自然規律準則之“道”與為人處世之“德”,對於處理好與世界、社會、人類、自我的關係具有深遠的啟發與影響。其中“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等思想尤為精彩。

  對於道家常説的“清靜無為”,薛伯壽説,天地生育、滋養萬物而不居功亦不求回報,天地無為而無所不為,這就是“清靜無為”的內涵。做人也應向天地學習無私奉獻的精神,在生活中和為人處事等方面應當摒棄個人雜念,存公道、秉公心,以人民和集體的利益為先,助人為樂,知足常樂。

  養性的核心在於“靜”,靜可健腦,減少私欲,調節生理七情活動,使之無太過不及。薛伯壽在臨床診療中,十分注重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勸導病人保持平和心態。薛伯壽常説,良醫給患者看病不應僅處方開藥,要提高患者思想境界,糾正不正常行為,引導良好生活方式,還要引導他們將消極心態轉為積極樂觀,並傳授給他們未病先防基本知識,既病防變的觀念,有了這些“思想基礎”打底,再配合針藥治療,身體自然容易康復。

  飲食有節 適宜為度

  社會經濟發展較快,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豐富了,不少人貪求膏粱厚味、海鮮野味、嗜好煙酒。對此,薛伯壽説,飲食養生首重飲食有節,“節”既指三餐有節制、規律,亦指膳食結構合理。

  《黃帝內經》載:“膏粱之變,足生大丁。”從字面理解為,進食肥甘厚味之品會導致足部(或身體其他部位如頭面口唇等處)産生疔瘡。薛伯壽根據其多年的臨床實踐説,這句話的深層理解當是:貪求膏粱厚味美酒、海鮮野味等,足以引起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這些疾病會帶給患者很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大丁”實指嚴重的疾病。

  採訪中,薛伯壽反復強調“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的嚴重性。他説,不少人誤以為只要是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吃進去就一定有益於健康,但是很多疾病恰恰是“吃出來”的。因此,高營養食品的攝入要因人而異。首先應看此人的消化功能如何,食物能不能被消化並化生氣血;其次應看是不是有必要進食。如老年人,臟器功能衰退,高營養的食物吃進去不能化生精血,反倒會滋生痰濁,不利於健康,故不值得提倡。另外,因為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厚膩、炙煿、辛辣、生冷等食物都應該慎食或少食;老年人氣血衰弱,需要滋補,但不能以溫熱藥峻補;有病需要驅邪,但不宜猛藥峻攻。

  對於小兒的飲食,薛伯壽反復倡導“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和寒”“味不眾珍,衣不燀熱”的生活習慣。薛伯壽説,當前小兒病以食積與外感者為多,一則由於營養過剩,飲食不節;二則因過食生冷,導致脾胃損傷而出現食積。

  最後,薛伯壽指出,飲食養生也要“因人而異”,如火熱體質者或熱病之人應當忌食辛辣油炸之品,陽虛形寒者或寒病之人當忌食生冷瓜果,脾胃濕熱重者則應當少吃肥甘油膩的食物。平常飲食以清淡素食為主,適當輔以營養,精神愉快瀟灑,助人為樂者健康長壽。養生保健,是一個綜合而長期的過程,絕非某一種食品,某一個藥方可以一蹴而就的。懷著一顆恬淡愉快的心,遵從大自然的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自然健康少病。“氣以通為補,血以和為補。”薛伯壽倡導調暢氣血,對許多無證可辨的亞健康患者,薛伯壽善用黃芪赤風湯,他認為此方藥味雖少,但配伍奇特,有益氣助陽、活血行滯、祛風通絡之功效,能使周身之氣通而不滯,血活而不瘀。薛伯壽曾主張用越鞠保和丸合黃芪赤風湯作為保健處方之一。

  起居有常 動靜相宜

  薛伯壽如今每週依然堅持出6~7次門診,同時還承擔首長保健和會診工作,此外還有各種會議及講學,如此緊張的工作節奏,很多年輕人都疲於應對。但他依然精力充沛、思維敏捷,這與他持之以恒的太極養生運動有很大的關係。

  薛伯壽年輕時曾因勞累患上浸潤性肺結核,在治療的同時,他每天都堅持太極運動,結果竟使得一般療程在半年到一年的疾病在一個月內奇跡般鈣化而愈,由此,感悟到運動能恢復人體正氣以促進疾病的好轉。時至今日,薛伯壽每日早晚堅持太極運動,自創“清靜無為養生太極功”。

  薛伯壽説,太極運動和健身鍛鍊的形式有多種,但都要注意全身放鬆,身動而心靜,肢體動靜結合,剛柔相濟,注意開闔升降協調。現代社會尤其學生、知識分子、白領階層等,多缺乏運動,而又心力操勞不寧,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易筋經等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練習。散步是較為簡便的運動,有節律地散步還可以安神健腦,消除緊張情緒,促進消化吸收等。散步、爬山等有氧運動有益於身心健康,時間允許應當常為之。

  讀書、著書也是薛伯壽人生一大樂事,亦是工作和使命。薛伯壽是中醫大家蒲輔周先生的入室弟子,曾跟隨蒲老學習長達十三年之久。蒲老在晚年時依舊勤奮研讀,案頭醫書甚多,《傷寒論》更是翻閱過數十遍。如今薛伯壽教授亦好讀書,提倡讀書為樂。他認為,適當的腦力勞動可增強思維能力,提高領悟水平,常讀書、常用腦,不僅使腦筋靈光還可增長智慧。

  養生保健,是一個綜合而長期的過程,絕非某一種食品,某一個藥方可以一蹴而就的。懷著一顆恬淡愉快的心,遵從大自然的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少私寡欲,淡泊名利,精神內守自然健康少病。

相關閱讀 薛伯壽 | 針藥治療
我要糾錯編輯:鄒楊 責任編輯:張福偉
重點推薦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