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馬兜鈴酸”之爭也是中醫藥發展契機

健康 來源:新京報 2017年11月01日 09:5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 社論

  相關部門不預設答案,組織和鼓勵科學力量進行相應研究,正是最科學的辦法。對於中醫藥而言,這也是最有利的做法。

  “馬兜鈴酸”最近成了輿論場上的熱詞,其導火索係前不久美國的《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發表了一篇有關於馬兜鈴酸與肝癌相關性的文章。文章稱,馬兜鈴酸與亞洲肝癌廣泛相關。這讓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就此事作出回應稱,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

  這其實不是馬兜鈴酸第一次引發爭議。早在2001年,因被大量研究證明具有強烈的腎毒性,世界衛生組織就開始提出對馬兜鈴酸藥物的藥物警報;而2008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正式將馬兜鈴酸列為1類致癌物,將馬兜鈴酸類物質列為2類致癌物。

  這次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的回應,其實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馬兜鈴酸的明顯腎毒性已被證實,我國也採取了相應的風控措施;二,馬兜鈴酸的肝毒性目前尚無明確結論。但食藥監總局“鼓勵科學界進行研究和探討”,並承諾“要根據人們對藥品和疾病的認識,及時調整完善監管措施,確保公眾健康”。

  爭議和質疑之下,監管部門的權威回應不容缺席。雖説這番表態,未能直接對馬兜鈴酸的肝毒性進行“定性”,但秉持了科學精神,展現出了開放的姿態。這對於最終厘清馬兜鈴酸的肝毒性爭議非常重要。

  馬兜鈴酸的肝毒性到底有多大,是否與使用劑量有關,又是否有替代藥材,這些都有待更為完整的研究給出明確的答案。這不僅關係到民眾的醫療健康,也涉及相關的藥品準入制度調整以及中醫藥的公信力。相關部門不預設答案,組織和鼓勵科學力量進行相應研究,正是最科學的辦法。對於中醫藥而言,這也是最有利的做法。

  據悉,目前與馬兜鈴酸相關的安全性評價項目,正在中國中醫科學院的中藥安全評價中心內進行。希望不久的將來,公眾能夠獲得一個更為明確的“用藥指南”,也為馬兜鈴酸之爭給出更具説服力的證據。

  其實,馬兜鈴酸所引發的爭議,對於如何促進中醫藥的現代轉型,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契機。比如,當前不少針對中草藥材安全性的爭議,多係一些國際研究結論而起,而鮮有我們自己的研究報告,抑或即便有也可能未展現出應有的影響力,這顯然是不正常的。

  就此來説,從業界到學界再到研發機構與監管部門,都有必要採取更主動的介入行動,以務實科學的態度對中草藥的安全性加以研究和評估。據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透露,現行中國藥典的中藥裏,仍有18.3%的藥材沒有詳細説明,更沒有毒副作用説明。這種狀態,顯然亟待改善。

  中醫藥的現代轉型,近年來在頂層設計層面越來越受到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不能排斥現代醫學,當然更離不開與現代醫學的融合。就此而言,“馬兜鈴酸”之爭也有利於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這直接向社會呈現了中醫藥現代轉型的重要性,也將帶來相關研究的投入。實現現代化的偉大目標,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與現代化發展,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

相關閱讀 馬兜鈴酸 | 馬兜鈴酸類
我要糾錯編輯:魏利潔 責任編輯:張福偉
重點推薦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