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汗蒸排毒有禁忌 風熱捂汗反加重

健康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2017年02月14日 09:4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感冒了,一碗姜糖水喝下去,用被子捂好,睡一覺,發出一身透汗來,病立刻好了一半。這個樸素的方法就是中醫“ 汗法”的一種實踐。汗、吐、下、和、溫、補、清、消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八種基本方法,汗法居八法之首,足見其在中醫治療中的地位。

  汗法亦稱解表法,是通過開泄肌膚腠理、調和營衛、發汗以祛除表邪的治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明確了汗法的應用原則和立論根據。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汗法的使用卻有些氾濫。各種各樣的汗蒸館大肆宣揚發汗可以排毒減肥、美容養顏、提高機體免疫力;真正患病時往往又不經辨證就隨便發汗。其實,這裡邊潛藏著很多健康風險。汗蒸時,人體突然處於高溫、低濕、低氧的環境,使得心跳加快,心臟負荷增大,血壓明顯升高,容易引發頭痛、頭暈、憋悶等不適,甚至可能誘發高血壓、心臟病的急性發作,危及生命。汗蒸房箱體木料和竹簾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釋放的氣味容易造成敏感人群不適,如鼻眼刺激、頭暈、頭痛等。因此,有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尤其不宜汗蒸。汗蒸時身體大量出汗,腎臟、汗腺等過濾、排汗系統的壓力較大,所以腎功能不全的人也不宜汗蒸。

  相對於效果未知的發汗養生,汗法在一些病症上的療效更為明確。除了感冒傷風,汗法還具有退燒、透疹、消水腫、祛風濕等多種作用。臨床上,小兒急性腎炎、水腫、小便短缺也可以利用發汗配合利水法來治療。但千萬不要因此以為汗法是萬能的,中醫在其應用範圍和分寸上都非常講究,首要的就是區分“表、裏、寒、熱”,其次是把握“ 汗出邪去”為度,不可發汗太過。

  汗法適用於治療表證,傷風以及各種傳染病的初起階段,凡病變部位在皮膚、肌肉、經絡,人體表現為發熱、怕冷、頭痛、無汗或少汗等症狀,均屬於表證,此時最宜發汗解表。除了辨別表裏,疾病的性質還有寒、熱之分。風寒表證通常表現為惡寒重、發熱頭痛、無汗、周身關節肌肉酸痛、口不渴、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治療上要用辛溫性質的解表藥,如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生薑等,中成藥包括午時茶、蘇杏二陳丸、通宣理肺丸等,發汗力強。第二種是風熱表證,表現為發熱較重、惡寒輕微、汗出不暢、口乾微渴、咽喉腫痛、咳嗽痰稠黃、大便幹,此時宜用辛涼性質的解表藥,如桑葉、薄荷、牛蒡、豆豉等,中成藥有桑菊感冒片、感冒退熱沖劑等,發汗力比較弱。

  最後要提醒的是,有幾類人在採用發汗療法時一定要慎重。比如平時多汗的人,往往是表虛、貧血、流産以後血虛、患肺氣腫、氣喘以及素來倦怠乏力的氣虛等虛證者,不能一味發汗,否則愈汗愈虛,反傷正氣。此外,心衰、吐瀉脫水的病人也不宜發汗。

重點推薦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