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冬季如何正確進補?中醫專家有3口訣

健康 人民網-健康時報 2016年11月10日 09:2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11月7日立冬,立冬後一直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俗語“冬季進補,上山打虎”,但是也不能“盲補”。如何進補?中醫專家給了幾句進補口訣:

  少吃鹹,多吃苦,平平安安來進補!

  從立冬開始,寒冷的天氣正式登上季節的舞臺。中醫認為此時可以進補,不過飲食應“少鹹、多苦”。

  河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王雪梅解釋,這是因為按照中醫理論,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

  從五行理論來説,鹹勝苦、腎水克心火。若冬季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就應該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抗禦過亢的腎水了。“事實上,現在大家都很注意飲食上的‘少鹹’,過鹹無益,不過,在這個季節吃點苦味的食物倒也不錯。”王雪梅推薦苦瓜、芹菜、萵筍、生菜等蔬菜,除了按照中醫的理論,可以養心外,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鹼、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功效。

  説起“養心”,除了飲食上多吃苦,王雪梅建議大家從情志養生上來調節養心,因為養心貴在養性。

  中醫常説,“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可是我們如何才能做到神補呢?王雪梅提到,雖説我們現在不能像古人那樣“早睡晚起”,不過也可以在這個季節裏借助讀書來養性,或者練練瑜伽、太極、站樁這類東方式的靜功。

  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立冬進“補”,也要因人而異。王雪梅提及,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中醫養生原則,應該是: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也就是説,少年陽氣正盛,其實可以不補,或者小補;而中年人就要根據最近的身體狀況作出相應的調理了,比如最近很勞累,身體損耗太大,就要補一補;現在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種慢性疾病,更應多重視保護。比如立冬時節,氣溫變化大,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更應注意保暖,規律用藥,減少出汗等體力活動;頸患有椎病、腰椎病的患者,應注意局部的保暖,多做一些柔和的鍛鍊,如練太極拳、八段錦等養生操,這些都體現了“老年重保”的理念。王雪梅進一步介紹,進補還要找中醫師進行辨證,不能清補、溫補、大補、小補,不分輕重緩急一起上,那樣不但達不到進補的目的,甚至還會因小失大,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事實上,在臨床上,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有些人以清為補、有些人以通為補、有些人以化痰除濕為補等,不是只有補氣養血、滋陰溫陽才算是補,還是要根據具體年齡來看。

  南方清補,北方溫補,高原潤補

  進補還要注重區域之分。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很大,雖説都是立冬時節了,在北方的人已經看到了飛雪,穿起了厚棉襖,而在南方的人還穿著單層夾衣。王雪梅介紹,其實,中醫裏的立冬進補也有個地域原則:南方清補、北方溫補、高原潤補。

  具體來説就是,北方地區的冬季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然已入冬,但氣溫較北方地區要溫暖得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為主,比如雞、鴨、魚類。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如台灣立冬街頭的“姜母鴨”,就是不錯的選擇。而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冰糖為宜,比如做一道冰糖燉雪梨就是不錯的膳食。

  王雪梅提醒,“南方清補,北方溫補,高原潤補”,這句口訣説的是大環境的一個原則,另外還要注意我們生活的小環境。比如現在北方普遍都通了暖氣,很多人長期待在有暖氣的室內,所面對的環境不一定就是寒,也有可能是熱;而南方一些家庭,冬季也會開空調取暖,所以環境裏還夾雜了些燥,這樣進補的同時還得潤燥。如果個人再有個什麼基礎疾病,這樣一來,我們面對的環境複雜了,體質也複雜了,進補就不是簡單的跟著戶外環境來了。所以在遵循地域環境進補時,最好還是到醫院找中醫師辨證一下,以便更好地進補。(健康時報記者 李桂蘭)

重點推薦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