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好氣色,脾臟幫你“調”出來

健康 新京報 2016年11月08日 09:2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人體的健康狀態會通過多種外在形式錶現出來,包括氣色、睡眠狀況、記憶力等,眾所週知,不規律的生活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長時間積累的,重要的是,長此以往,還會影響人體免疫系統,使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

  以氣色為例,精力充沛、面色紅潤常被認為是健康狀態的外在表現,中醫認為“氣”與“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氣”與“血”都是人體的根本,氣血運動良好,不僅能幫助人體抵抗疾病,還會在體內形成健康的“正能量”,使人體的健康狀況得以保持。如果長期出現失眠、健忘等症狀,可能與氣血不足相關,適當攝入山藥、紅棗利於“調”氣血。

  睡眠出問題可能是“氣”“血”影響

  很多人將面色紅潤、精力充沛作為人體健康的外在表現。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人體內在狀態良好,自然會通過皮膚、精神狀態、睡眠等形式體現出來。相應地,如果長時間被失眠、沒有精氣神、皮膚暗黃等問題“困擾”,可能意味著人體的“內部”出了問題。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人體的睡眠、精神狀態良好等健康表現,可能與“氣血”在人體內的良好運行狀態有關。其實,在中醫中,“氣”與“血”是兩個不同概念。

  中醫認為,“氣”是運行在人體內的一種精微物質,具有極強的能量和活動力,氣對人體的主要作用是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同時參與臟腑的新陳代謝,還可以激發和推動機體器官的功能,也代表五臟之氣和經脈之氣。

  而“血”則是流動於經脈中的紅色液體,一方面可以調養臟腑,即血盛則形健,通常表現為面色紅潤、皮膚光滑、毛髮潤澤、關節靈活。另外,血液也是精神活動的物質基礎。血盛則神清氣爽、思維敏捷,血不足則容易精神恍惚、心悸不安。

  “氣”“血”不足女性“麻煩”更大

  “氣”、“血”之間緊密相連,氣可以推動血液運行,血液則可以運載氣,氣血相互滋生,氣虛則血少、血少則氣虛,這也是中醫臨床中,出現某些相關症狀時需要氣血雙補的原因。

  “氣”、“血”也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按照中醫的觀點,一方面氣血“稟受于先天之精氣”,即遺傳因素影響;另一方面,氣血也同樣會受到後天因素的影響,包括飲食、生活規律等多個方面。

  以後天因素為例,包括飲食、生活習慣、心理狀態等在內的因素都會影響氣血在人體內的運行。氣血不足即中醫學中的氣虛和血虛,由於氣血與人體臟腑功能相關,所以氣血不足容易引起臟腑功能衰退,導致人體抵抗力降低,出現面色發黃、皮膚乾燥及指甲乾裂、心悸健忘、失眠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導致神經衰弱、貧血、視物模糊不清等症狀,有些患者還可能出現頭髮脫落。

  “氣”、“血”為生命之本,對女性來説,氣血不足及運行不暢可能更“麻煩”,會引起月經量減少、經血色淡,還容易導致人體內分泌系統紊亂。

  ■ 健康提示

  養“氣血”從規律生活開始

  “氣”、“血”的運行狀態會對人體健康狀況産生重要影響,要促進氣血在人體內運行順暢,脾的保健不容忽視。一方面,作息規律、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適當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對脾臟非常有益。另一方面,飲食中營養的攝入狀況也會影響氣血的順暢運行。

  合理膳食是滋養脾臟的基礎,可以選擇適量攝入對脾臟有益的食物,比如山藥薏米芡實粥、紅棗、枸杞、山藥等。脾虛的人,可以多攝入一些補脾益氣的食物,如粳米、山藥、扁豆、雞肉、葡萄、紅棗及胡蘿蔔等,達到醒脾開胃的效果,同時注意避免寒涼、傷脾的食物,如苦瓜、茄子、萵苣、枇杷、綠豆等。

  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重點推薦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