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中醫養生市場虛火過旺

健康 大眾日報 2016年11月02日 14:1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不治已病,治未病”,以調理“寒熱、表裏、陰陽、虛實”為主的中醫養生概念漸漸火了起來。而在追捧之下,中醫養生依然存在諸多亂象。有專家提出,中醫養生市場目前“虛火過旺”,亟須降溫。

  中醫養生市場“虛火過旺”

  近日,有媒體報道濟南市槐蔭區一位市民因在養生會所拔火罐不當,造成腿部肌肉壞死,面臨手術。而在團購網站上輸入“拔罐”,省城濟南就有上百家美容會所、理療中心提供該項服務,價格從幾元至幾百元不等。

  “我作拔罐有5年時間了。”記者隨機體驗了一家位於濟南山大路的中醫理療店,拔罐技師宣稱自己科班出身、經驗豐富,絕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只要不是孕婦都可以拔罐。”拔罐前技師並沒有進行問診也沒有告知記者禁忌症。“拔罐”理療共持續15分鐘,整個過程沒有任何消毒環節,至於從事拔罐的資質技師則解釋説,拔罐是中醫的基本功,任何學過中醫的人都會拔罐,不需考證,也沒有資質審核。

  “每月都會遇到因拔火罐操作不當,燙傷、起泡的患者。”濟南市中醫醫院康復科副主任呂穎霞很是無奈。“拔罐更偏重於實證,虛證需要把握患者的體質氣血,勿傷正氣,勿傷分肉。”她談到,中醫養生首先要遵循中醫規律,但由於拔罐、刮痧等傳統技藝操作門檻較低,已出現過度開發與使用的趨勢。

  除了拔罐,中藥養生也成為不少人追捧的對象。在千佛山南路一家藥店,47歲的劉女士一次購買了3瓶三七粉,每瓶100克,價值594元。“電視上説,三七不僅能預防腦血栓,和牛奶一起喝還能祛斑呢。”對三七粉的效果劉女士深信不疑。

  “中醫養生的概念被‘泛化’了。”説起如今中醫養生市場的現狀,山東省立醫院中醫科主任司國民不無憂慮,他為現下中醫養生開出的診斷是“陰虛火旺”。由於養生需求旺盛,中醫養生市場頻現理念炒作、盲目跟風等現象,呈現一種無序狀態,而正是這種無序給了牟利商家可乘之機。

  體質辨識不清,仙草也不靈

  治療中醫養生市場“虛火過旺”,首先要“養陰清熱”,還原中醫本色,給養生市場降降溫。

  “一味中藥不是萬能方。真正的中醫養生是順應自然規律,依據不同人的體質辨證施治。”“你看這個藥方黨參20g,偏燥,所以要加金銀花來調節。”司國民邊看藥方邊説,“中醫養生是門內涵豐富的學問,需要時刻進行辯證思維。”

  “不少中藥的功能被誇大了。”司國民説。以三七粉為例,如若體內沒有淤血,盲目喝三七作用並不明顯。三七性溫,若服用者本就口乾舌燥、失眠多夢,體內火氣旺盛,飲用三七,反而會使內熱更盛。

  “體質辨別不清,即使仙草也不靈。”如今石斛被冠以九大仙草之首被炒作起來,而司國民提醒,石斛雖然滋陰效果好,但性涼,並不適合胃寒的人吃。

  走規範化與標準化之路

  “理氣疏鬱”是為中醫養生市場虛火降溫的另一良方。

  “體質辨識是中醫養生的特色,但個性化並不意味著沒標準。”司國民説,規範化與標準化依然是中醫養生發展的趨勢。

  在司國民看來,中醫藥治療、藥品生産、流通各環節的標準和管理都還不夠規範。“西藥有處方藥與非處方藥之分,中藥雖有類似的分類標準但執行不足。”司國民説道,“目前有101種中藥被納入藥食同源的序列,這些中藥就像西醫非處方藥,按需購買。而對於其他中藥,則要充分考慮藥物的偏性,嚴格審方環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呂穎霞認為,中醫養生的最大問題還是監管。她談到,由於拔罐、刮痧屬於中醫傳統技藝,國家雖于2012年出臺了相關標準,但規範不夠細化,再加上操作門檻較低,規範化監管成了最大難題。

  近日,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發佈消息,刮痧器具、醫用抽氣式火罐等有望在明年出臺國際標準。“標準的出臺不僅能讓中醫養生技藝走向世界,更重要的是保障包括器械在內的中醫藥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高品質。”呂穎霞談到。

重點推薦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