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冬補不如霜降補 "滋陰潤燥"需防"濕"

健康 北京青年報 2016年10月20日 09:1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週日是霜降。此時節,大自然處在一個向冬天過渡的階段,我們人類也應該把“秋凍”放在一邊,為健康地度過寒冷的冬天做些準備了。

  霜降時晝夜溫差加大,人們除了要適時添加衣服之外,應格外重視腰腿部位的保暖。霜降節氣時在飲食上宜進補。民間有諺語説:“補冬不如補霜降”,強調霜降進補的重要性。

  好水果好蔬菜都是保健品

  中醫養生學提出“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素問·臟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季宜收不宜散。因此,應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蔥、蒜、辣椒等,特別是辛辣火鍋、燒烤食物要少吃,以防“上火”,多吃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楊桃、柚子、檸檬、山植等。

  此外,霜降時還適合吃柿子、栗子、蘿蔔、梨、洋蔥等。有些地方有霜降吃柿子的習俗,認為:“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柿子味甘、澀,性寒,有清熱潤燥、養肺化痰、止渴生津、軟堅、健脾、止血等功效,可以緩解大便幹結、痔瘡疼痛或出血、幹咳、咽痛、高血壓等病症。因此,柿子是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痔瘡等病人的理想保健品。

  栗子性味甘溫,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霜降後的進補佳品。食用栗子可防治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腰腿不利,小便增多和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禦寒能力。

  到了霜降節氣後,蘿蔔的味道變得鮮美,山東有農諺説: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蘿蔔有順氣、寬中、生津、解毒、消積滯、寬胸隔、化痰熱、散癖血之功效,可治療食積脹滿、痰嗽失音、吐血蛆血、消渴、咽喉癢痛、痢疾和頭痛等,也是霜降時的養生佳品。

  “滋陰潤燥”還需防“濕”

  霜降節氣雖已時至深秋,但“秋燥”並未完全消退。由於秋燥的存在,燥邪極易傷人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表現為口舌少津、大便幹結、皮膚乾燥甚至皸裂。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幹咽燥、聲音嘶啞、幹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狀。可見,霜降養生仍需把握“滋陰潤燥”之原則。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説: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因此,霜降時節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此外,還要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可培陽,以利舒肺,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這裡還要提醒的是,秋季氣候雖然乾燥,但濕邪對人體的影響同樣應當注意。此時,暑氣餘熱未盡,陰氣又較前加重,如遇秋雨天氣,須防濕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症狀。要是秋季脾傷于濕,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濕也很關鍵,只是此時養生防濕主要應以祛濕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藥等。

  運動和按摩也是補益

  實際上,運動對身體也是補益。霜降時肺金主事,運動量可適當加大,可選擇登高、踢球等運動。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也可選擇廣播體操、健美操、太極拳、太極劍、球類運動等。

  通過按摩穴位也能養生補益。這裡為大家介紹一種頸項部按摩養生法。

  (1)壓頸:以拇食指指面分別按壓頸兩側之天鼎、扶突穴,然後按壓廉泉和天突穴。

  (2)拿胸乳肌:以拇指與余四指對合用力拿捏頸前部胸鎖乳突肌,由上而下反復操作。

  (3)抹頸項:四指並攏與拇指成直角按于頸前部,拇指與四指分位頸部左右兩側,由上而下反復抹動。然後兩手手指相互交叉,手掌合攏,抱于腦後項枕部,掌根部分別按置於後枕骨下項後大筋(斜方肌)外側凹陷處的風池穴,後沿脊柱,由上而下按抹。

  (4)拿風池:以拇、食二指,分別按于兩側風池穴上,用力拿捏提起,在放下的同時點按風池穴。

  (5)點風府、啞門:以食指或中指指尖點按項部風府、啞門穴。並作上下左右推揉動作。

  文/余應偉大夫

重點推薦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