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傳統養生重在“天人合一”

健康 包頭日報 2016年10月18日 09:1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在中國人傳統的養生觀裏,首要的是順應自然,合乎天道,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乃萬物之靈,人也是自然世界中的一員,人的心靈、身體與行為只有遵循自然的規律與法則,才能健康長壽。

  古代養生境界有四個層次

  在天人合一自然觀的指引下,人的生命境界高低就由其與天地合一的程度來判定,與天地契合程度越高的生命就越長壽,越自在幸福。根據這種思想,《黃帝內經》將養生有道的人分為四個層次:

  最高層次:“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完全契合天地規律,完全天人合一。所以能不食五穀,吸風飲露,而“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壽命和天地一樣沒有終老時。

  第二層次:“和于陰陽,調于四時”——也與天地完美契合。這個層次道德醇厚,不違背陰陽大道,能和于陰陽,調于四時,離開世俗,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也能高壽強健。

  第三層次:“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在世俗生活,但能很好地遵循天地規律,行動上天人合一。這種人在世俗中能調適自己的慾望,不離世間,不同流合污,在外不為俗事煩擾,在內不為思想糾結,沒有各種慾望,心情快樂,自我滿足,身體不衰壞,精神不消散。

  第四層次:“法則天地,象似日月”——努力學習、認知天地規律,然後去適應這種規律,是比較低層次的天人合一。普通大眾通過堅持調養,都可以達到,多數屬於此類,不違背陰陽的規律,也可以增加壽命。

  養生就是讓生活自然而然

  讓自身陰陽與天地契合如何操作呢?在早期道家和《黃帝內經》看來,主要是順應天地,順應天性,也就是道法自然。

  比如《莊子》中就有一則故事來説明這個道理。

  孔子觀于呂梁,縣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魚鱉之所不能遊也。見一丈夫遊之,以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並流而拯之。數百步而出,被發行歌而遊于塘下。孔子從而問焉,曰:“吾以子為鬼,察子則人也。請問,‘蹈水有道乎’”曰:“亡,吾無道。吾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與齊俱入,與汩偕出,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謂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曰:“吾生於陵而安於陵,故也;長于水而安於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相傳孔子曾鬧過一齣想去救投水之人的笑話,孔子在呂梁觀賞,瀑布高懸二三十丈,沖刷而起的激流和水花遠達四十里,黿、鼉、魚、鱉都不能在這一帶游水。只見一個壯年男子遊在水中,孔子認為在這樣險的水裏可能是投水自殺,所以派學生們去救他。但是這個人卻潛入水中從數百步遠的地方冒出來了,披散著頭髮、唱著歌在水中游玩。孔子追過去問這個人:“我以為你是‘鬼’,仔細觀察發現你是活生生的人。請問,像你這樣善於游泳,可有獨到的方法?”這個人回答説:“沒有。我出生在這裡,成長依乎天性,長成今天這樣子是天命的結果。我跟隨著水流一起出入,遵循順應著水的規律,而不依照自己的私心私欲。這就是我善遊的原因吧。”自然而然地隨著天性成長,因為生在山地,於是能輕易翻山越嶺,因為知在水邊,於是能從容出入湍流,根本不用想其中的邏輯、道理就能做到,這就是自然。

  《道德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中國人自然觀的精義所在,也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奉行的處世法則,懂了這道理,也就差不多懂了中國人的思維和生活。

  在中國人的生命裏,賴以生存的機巧技藝和人情練達,往往是自然而然,法由心生,沒有絲毫滯礙,這種從容自然被視為理所應當的修養目標,不需要探求、解釋其背後的緣由。所以,養生就是讓生活自然而然地順從天地規律、人心本性。

  (據《東方早報》)

重點推薦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