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世界經濟很可能還有3-5年的調整期
經濟學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昨日(18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際金融危機應已走過60%,世界經濟很可能還有3-5年的調整期。我國在外貿條件惡化的條件下應積極擴大內需。
全球經濟不會出現大蕭條
樊綱指出,本次金融危機的波及面和影響程度已超過1929年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的根源在於目前不受約束的美元本位貨幣金融體系,美國長期維持財政和貿易雙赤字,最終導致世界金融體系出了大問題。
樊綱預計,未來1-2年,美日歐三大經濟體可能面臨負增長,此後還會有2-3年的增長率低於1%的蕭條期。全球經濟將面臨3-5年的調整期,但不會發生類似1929年後長達十年的大蕭條,最重要的原因是宏觀調控手段的進步和各國政府合作抵禦危機。
樊綱表示,我國經濟增長面臨前所未有的下滑局面。近期出臺的一系列“保增長”措施相當及時到位。預計今年第四季度GDP增長率將低於9%,明年可能低於8%,如果能不低於8%就很不錯。到後年,我國經濟增長有可能回到8%-9%的潛在正常增長區間。
金融危機使一些國際機構面臨困難。樊綱表示,我國金融業等高端服務業還需要逐步發展,“抄底”華爾街金融資産有一定風險,但可以考慮收購一些資源性産業和製造業,比如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增加原油戰略儲備等。
拉動內需以投資為主
樊綱認為,我國未來宏觀調控取向應以及時擴大內需為主。擴大內需主要通過投資和消費兩方面。目前啟動消費難以迅速見效,拉動內需的主要渠道為投資。我國40%的投資為企業投資,目前處於經濟下滑週期,這部分能維持正增長就已屬理想;30%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政府投資,其餘30%為房地産開發投資。“目前的宏觀調控,主要以拉動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産開發投資為目標。”
他説,我國仍處於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早期,加大鐵路、城市公共交通及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可以將這些原先阻礙發展的負外部性變成正外部性,從而釋放更多效率。至於財政支出資金來源,我國是世界上債務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明年可以考慮發行7500億元國債,這樣財政負債率依然只在3%左右。樊綱認為,當前制約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不是儲蓄率和消費率比例問題,而是由於大量企業未分配利潤的存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比重逐步下降。提高居民有效收入,需要逐步推進收入分配和財稅體制改革,但短期可能難以見效。此外,可以通過減稅、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促進農民工社保關係轉移等方式,增加居民有效收入。
談及外貿方面,樊綱認為,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才剛剛開始。雖然目前外貿增長仍然較快,但明年有可能下降。未來我國仍然可能保持資本流入,因為我國仍是全球情況最好的經濟體。
宏觀調控應以反週期為核心
樊綱指出,如果不發生信用卡危機等新的情況,此次金融危機應該已走過60%。這次危機的教訓包括六個方面:泡沫遲早要破滅;嚴防債務過大,杠桿過長;宏觀調控重點應是防泡沫;服務業要為實業服務,防止“服務業趕超”;我國金融改革與發展應注重基礎制度;國際貨幣金融制度有重大缺陷。
樊綱認為,宏觀調控應以反週期政策為核心內容,防範泡沫出現,提供公共服務,熨平經濟週期。我國在發展高端服務業、高新科技行業的同時,不應打壓製造業等領域。當前儘管世界經濟面臨下滑,但普通消費品受到的影響較小,這部分消費還可能因替代高端産品而保持增長。我國如果不保持這塊市場,有可能被印度等其他國家取代。(韓曉東)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