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屆戛納電影節頒獎禮紅毯全放送

回顧戛納60年
獎盃變遷
        中國電影參加戛納電影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當年,台灣影片《蕩婦與聖女》被評委會選中,是第一部正式參加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角逐的華語影片。
        中國電影真正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光彩是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一舉奪得了當年的最高綜合技術獎,在戛納電影節上為中國人寫下了里程碑式的一頁。
        1979年,戛納電影節首次出現了中國內地導演的作品:謝鐵驪的《早春二月》。1980年,中國動畫片《哪吒鬧海》被戛納電影節選為正式參展片。而在第二年,組委會選擇電影《苦惱人的笑》、《戴手銬的旅客》、《馬路天使》、《三毛流浪記》以及動畫巨片《大鬧天宮》組成一個中國影片單元參加戛納電影節的展映。1983年,岑范執導,嚴順開主演的《阿Q正傳》被組委會選中,成為第一部正式參加角逐“金棕櫚”大獎的中國內地電影。謝晉的《牧馬人》、楊延晉的《小街》、于本正的《日出》、謝飛的《湘女瀟瀟》、黃建新的《黑炮事件》也在此期間齊齊殺到戛納。
        1987年,陳凱歌帶著自己的新作《孩子王》在戛納亮相。1993年,陳凱歌奉上了自己集結內地和香港最優秀的演員及製作陣容的《霸王別姬》。當《霸王別姬》奪得“金棕櫚”大獎的消息傳出後,每個熱愛中國電影的人都異常激動,因為他們為此等待了很多年。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張藝謀的《活著》在1994年奪得了評委會特別大獎,葛優更是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的榮譽。1994年後,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陳凱歌的《風月》、《荊軻刺秦王》相繼來到戛納參賽,並且都有所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