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6日 18:41 來源:
1959年[5月4日]],國際青年節這一天,戛納放映了本屆最後一部參賽片,當天晚上就要舉行頒獎儀式。那一年,讓 考克多第四次來到戛納,可他不是評委,也不是參賽片導演,他來給這最後一部參賽的法國電影加油助陣,這部影片的導演還是一個28歲的年輕小夥子,男主演是一個14歲的小男孩。晚上,評委會宣佈獲獎名單,這部電影獲得了戛納最佳導演獎,現場的法國人激動不已,他們高興得把小男孩拋向了空中。
這部電影就是《四百擊》,導演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弗朗索瓦 特呂弗,而那個被人們拋向空中得小男孩就是後來特呂弗得“安東尼奧”系列中得男主角的讓-皮埃爾 雷奧。最佳導演獎並不是什麼大獎,同年得戛納電影節上,還有另一部法國參賽,最終沒獲獎,那就是阿蘭 雷乃的《廣島之戀》。可是今天,我們已經忘記了那一年所有參賽電影的名字,只記住了《四百擊》和《廣島之戀》。
許多年後,人們把1959年稱為法國電影的復興年,把《四百擊》在戛納電影節的獲獎稱為“新浪潮”運動的重要標誌,當戛納把一個小光環套在特呂弗頭上,法國新導演們卻用它打開了一個世界,《四百擊》的獲獎是一起電影事件,成為“新浪潮叩開世界影壇的第401擊”。之後,讓-呂克 戈達爾、克羅德 夏布洛爾、雅克 裏維特等一代法國電影新人風起雲涌,登上舞臺。
特呂弗獲獎並不令人吃驚,這個天才早就是活躍在法國電影批評界的重要人物,他是安德烈 巴讚的學生和養子,是夏布洛爾和戈達爾的好朋友,是讓 考克多眼裏的文化紅人,1959年的《四百擊》獲獎多少是一種“眾望所歸”。但特呂弗當之無愧,“新浪潮”運動如果沒有獲得這次強烈的鼓舞,也不會迅速在歐洲産生反響,並勾連了從二戰之後到歐洲電影新時期的重要一筆。
對於戛納來説,《四百擊》的獎給的不是特呂弗,而是青年電影人,是對電影激情的重新解釋和命名,意味著對擁有才情與智慧的一代電影人的承認。特呂弗是戛納歷史上第一個憑藉處女作得獎的人,也是當時最年輕的獲獎者,而且,他從未接受專業電影教育,他是像“同電影戀愛”那樣在電影院和電影館泡大的迷影一代。
後來他曾説:“當我常常被問到,在我與電影的戀愛過程中,是何時産生想做導演或者影評人的願望的?説實話,我不知道,我只想離電影近一點,再近一點。”
當《四百擊》中的安東尼奧徘徊與徬徨在家與學校之間時,也給喜歡電影的影迷們指出一條陽關大道,從此,無數青年敢於做著同一個夢:拍一部電影,到戛納一鳴驚人!
責編: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