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綜藝官網

中國繪畫與戲曲相映相通 寫意傳神意境是共同藝術追求

戲劇演出 新快報 2016年05月09日 10:0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更有甚者,癡迷于戲曲的張大千不僅與太太徐雯波粉墨登場演出崑曲《鬧學》,還為台灣京劇名伶郭小莊上演的劇目《梁祝》設計服裝,改變傳統戲裝的鮮艷華麗和密集的繡工,以求在素凈中見出淡雅風格,達到清亮的色彩效果。

  佳話

  李苦禪的戲曲人生

  李苦禪童年時代就迷戀家鄉山東高唐的廟臺戲,後來進京在國立北平藝專學畫期間,又迷上了尚派武生始祖尚和玉的大武生戲,有段時間他每天天黑後就偷偷翻墻出去看戲,後來就正式拜師尚和玉門下學戲。

  上世紀30年代,李苦禪受邀赴杭州國立藝專教授中國畫,得以結識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蓋叫天。蓋叫天以“活武松”名震南方梨園,他本名張英傑,李苦禪原名李英傑,兩個英傑頗有英雄相見恨晚之意,李苦禪遂經常登門請教,切磋琢磨,成為摯友。後來李苦禪又響應北大校長蔡元培“以戲曲加強美育”的號召,力倡將京劇引入杭州藝專的國畫教學中。他&&自籌經費組辦了校內業餘評劇(及京劇)團,聘請師傅前來説戲,並與學生們一道“面敷粉墨、躬親排場”,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這在當時的全國美術院校中有率先垂范之意義,藝專師生們都誇李苦禪是文武全才,留下一段畫壇梨園佳話。

  李苦禪不但學戲練功,他還正式登臺演出,有過為時不短的舞臺生涯。1961年在中央美術學院教學時期,學校工會劇團上演了《群英會》,年屆62歲的李苦禪還是戲癮不減,扮演趙子龍登臺亮相,有些難度較大的動作他做起來已是勉強而為,但依然寶刀不老。

熱點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