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韓羽 戲劇人物
■周京新 京劇人物
■朱新建 江湖圖
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兩大門類,繪畫與戲曲源遠流長,雖各自成體系,各自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但相映相通,與中國美學精神相一致,煥發著東方審美韻致,成為世界藝術版圖中兩朵奇葩。
■收藏週刊記者 韓幫文
戲曲與繪畫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係
在中華民族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繪畫早于中國戲曲而成為一種獨特的傳統藝術形式。公元前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時代,先人已經在陶器上刻、印,魚、蛙、鳥、鹿、人的紋樣都先後出現。而戲曲則肇始於上古時期的“百獸率舞”。到了南北朝時期,民間出現了歌舞與表演相結合的“歌舞戲”,具有了更為濃郁的表演成份。宋代出現了“宋雜劇”,到了元代,戲曲終於發展成熟。
“戲曲與繪畫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係,尤其是在藝術理念上和美學追求上有許多相近相似之處。”在中國美術館原副館長梁江看來,戲曲的藝術語言包括歌、舞、劇、詩等元素,繪畫的藝術語言包括筆、墨、境、韻等元素,一個是表演性藝術,一個是表現性藝術,但有共通與交融之處,比如寫意、傳神、意境,都是兩者共同的藝術追求。
寫意是中國古代美學的一個重要命題。國畫藝術以意為主導,以象為基礎。國畫家恪守“計白當黑”,畫筆在“藏與露”“隱與顯”中,出入于亦真亦幻、似有似無的畫面。而戲曲的寫意性,其核心是詩化原則,其藝術手法以虛擬實、以假當真,以少勝多,以簡代繁,憑藉假定性的舞臺時空和虛擬化的程式錶演,從簡約的形態中傳遞出悠長的信息,運用空靈的意象表述紛繁的實在。比如,戲曲舞臺上有槳而無船、有鞭而無馬,都可稱為寫意的典範。
其次,中國畫十分重視寫神、傳神,認為神是藝術的最高要求,早就有“傳神阿堵”的説法;而戲曲塑造人物時講究“精、氣、神”,極力彰顯人物的神態、神韻、神情。
另外,中國繪畫藝術立足於寫意、傳神的基點上,運用意象造型,構建情景交融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藝術境界。而中國戲曲藝術同樣注重意境的營造,正如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書中寫道:“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