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醫學中沒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這個現代病名,但它的臨床表現咳嗽、咯痰、胸悶和氣喘等症狀可歸屬於祖國醫學的"咳嗽"、"喘病""肺脹"等範疇。中醫認為肺有主全身之氣、有管呼吸的功能,其氣以清肅下降為順,如感受了外邪,可以化火生痰,痰積聚氣道,影響了肺的通氣出入,肺氣上逆,由此可影響氣道及身體其他功能,就會出現各種臨床表現,給病人帶來許多痛苦。
中醫治療慢阻肺首先要經過望、聞、問、切的方法,對病人的症狀、舌苔、脈象進行辨證分析,要了解該病人出現的病情屬於中醫的哪—種證,抓莊疾病各個時期的綜合表現進行辨證歸類,實施相應的理法方藥,結合個體差異加減用藥。
辨證時要注意到,咳嗽、咯痰是僵阻肺的主要證候,咳嗽的辨證論治,首先要辨明此次發病是外感、內傷,如外感咳嗽常在受涼之後,突然發生,伴有鼻塞流涕、噴嚏、咽癢、頭脹痛、惡風寒、發熱、全身酸楚。而內傷咳嗽起病緩慢,往往有較長的咳嗽病史,有其他臟腑病症,如疲乏無力、胸滿脅痛、食少便溏等。慢阻肺的病人,往往是內傷咳嗽多見,或在內傷的基礎上合併外感,虛實夾雜為病。
其次要注意是痰是什麼類型,屬中醫的熱痰還是寒痰,如咳嗽,痰多,痰色黃稠而難排出,或有熱腥味,或痰中帶血,胸肋脹滿,或有身熱,口乾,口苦,大便幹結,舌苔黃膩,脈率快的為感染熱邪為中醫的痰熱蘊肺,治療上應清肺化痰為主。桑自皮,黃芩,貝母,桔梗,橘紅,杏仁,山梔等。如咳嗽多痰,痰白而粘,咳聲重濁,胸脘作悶,納少,四肢乏力,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象濡滑,為痰濕蘊肺,治療要燥濕,化痰止咳,可用蘇子,半夏,茯苓,陳皮,杏仁,蒼術,白術,貝母等。
再次要了解臟俯正氣情況,如咳嗽聲低無力,氣短,痰多清稀,神疲乏力,畏風自汗,易於感冒。面色蒼白,氣少倦怠,便溏脘脹,苔薄白或白膩,舌質胖邊有齒痕,脈細弱,為肺睥虧虛,要健睥益肺,可選用黃芪,防風,黨參,半夏,陳皮,茯苓,白術,款冬花,杏仁,甘草;如喘促氣短,動則加重,口咽發幹,潮熱盜汗,幹咳無痰或痰少不爽,面赤心煩,手足心熱,腰酸耳鳴。舌紅少苔,脈沉細。為肺腎虧虛,治療應滋養肺腎。可選用生地,熟地,麥冬,玄參,百合,貝母,當歸,甘草。
幾千年的祖國醫學有著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在治療慢阻肺病上我們也積累自己的體會和經驗,要因人而宜,強調辨證、辨病相結合,才能達到一定的療效。
責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