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現代的擊劍是一項智者運動,為了戰勝對手,必須不斷分析對手。在盤根錯節的賽場上,通過觀察判斷,排除假象,辨別真偽,捕其本質,以迅速準確的結論指導自己的行動。擊劍比賽緊張激烈,對抗性強,持續時間長,所以,擊劍運動中所使用的器材,如擊劍劍條、擊劍服等,也要求具備非一般的韌性和強度,這項從中世紀歐洲流傳過來的貴族運動,在很多人的心裏都非常神秘,《百刃之君》將為你立體、全方位地剖析劍條、擊劍服,讓你與擊劍進行親密接觸。 |
| |
身穿擊劍服的主持人張騰岳:看我今天這身行頭,像不像中世紀的騎士,提起擊劍,人們自然會聯想到阿蘭.德龍扮演的遊俠“佐羅”。他那為民除暴的俠義使人難以忘懷,但我想更讓人難以忘記的,是他精湛的劍術。沒錯,在中世紀的歐洲,盛行用兩把劍來決定生死之爭,然而,在交鋒之前,雙方卻要舉劍于眉間向對方敬禮致意,即便是生死之爭,也不失騎士風度,曾經一度,劍術備受人們的推崇,因為過去的人都仰仗著一把劍和一匹戰馬來鏖戰沙場。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火藥的發明和槍炮的誕生,現代武器的使用,使得劍術逐漸失去了軍事價值,而越來越向強身健體、表演比賽的方向發展,擊劍這種運動項目也就應運而生了。擊劍運動起源於歐洲,因此對於我們亞洲人來説,這項運動始終都比較陌生,就好像我手中的這把劍,和我身上的這身衣服,一定有很多觀眾想了解它其中有什麼門道,那麼,今天的節目,我們就從擊劍運動的器材——這把劍和這身衣服説起,讓大家和擊劍運動作一次親密接觸。
劍術的發展已經有三千多年了,在歐洲歷史上,傳説有過不少劍術大師,他們有的是王公貴族,有的是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的俠客。因此,劍術備受人們的推崇。擊劍源遠流長,既神秘典雅,又驚險刺激,於是發展成各國人民喜愛的體育運動。
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起,擊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從那時起,這個項目就是西方人的天下,但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的擊劍運動開始崛起了,尤其是女子擊劍選手,她們對歐洲的冠軍地位發起了強有力的衝擊,這其中,有一位被譽為“東方第一劍”的中國女子——欒菊傑,30年前,她血染馬德里、一劍挑破了歐洲選手對擊劍金牌的壟斷,然而,誰能想到,這一切都和一把斷劍有關。
西班牙馬德里,第29屆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對手是前蘇聯選手扎加列娃。
在歐洲人的一片驚嘆中,一位中國擊劍選手竟然憑藉著細膩的劍法殺入了半決賽,她就是欒菊傑,然而,一輪激烈的拼殺之後,意外發生了,賽場上發出了一聲刺耳的斷裂聲,對手的劍重重地刺在了欒菊傑的無效部位上,這一劍刺得太快太狠,劍身承受不住劇烈的變形,突然斷裂。
折斷的劍頭飛射出去,慣性作用讓斷劍扎進了厚厚的擊劍服,刺進了欒菊傑的左臂。
主持人:在接著進行的決賽中,在場的人都發現,欒菊傑的動作逐漸失去常態,看臺上也發出了一片嘈雜。當身體透支的欒菊傑走下擊劍臺時,離她受傷已經過去了兩個多小時,鮮血早就浸透了厚厚的擊劍服,所有人這才發現她的傷情,血在流淌,內側的傷口被刺開了花,肌肉向上翻捲著。她為什麼要隱瞞傷情?她告訴教練,如果不隱瞞,場外監督一定會讓她退出比賽,欒菊傑是左手握劍,左上臂受傷對她意味著什麼她非常清楚,但是,如果不拼這一次,中國人第一次進前三的夢想又要被推遲了。就這樣,欒菊傑毅然忍住了劇烈的疼痛,一劍刺破了歐洲壟斷劍壇的格局。6年之後,在新中國首次參加的1984年奧運會上,欒菊傑為中國奪得首枚奧運女子花劍金牌,這也是亞洲選手的第一塊奧運擊劍金牌。這塊金牌,到現在都沒能被複製。
也許,正是因為那一把短劍,那一次刻骨銘心的傷痛,讓欒菊傑更加堅毅,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來説,國際賽場上,像這麼嚴重的傷害事故,在擊劍運動的歷史幾乎是絕無僅有的。那麼,要了解擊劍運動,我們就從這把斷劍説起,這把劍,它到底是什麼材料製成的?它又是怎麼斷裂的?
現代擊劍分花劍、重劍和佩劍三個劍種。歷史沿革中,花劍最初用於戰鬥訓練,重劍由決鬥劍演化而來,佩劍則源於騎兵使用的彎刀。
花劍:橫截面形狀長方形;總長度110厘米;重量500克 ;有效部位軀幹;擊中方式:刺。
重劍:橫截面形狀三棱形;總長度110厘米;重量770克;有效部位全身有效;擊中方式:刺。
佩劍:橫截面形狀梯形;總長度105厘米;重量500克;有效部位上半身;擊中方式:刺、劈。
中國自古就有著對鑄劍的記載,北宋的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一書中説到他造訪磁州鍛坊,觀看煉鐵,見識了當時的一把寶劍:有人將十支大釘釘入柱中,揮此寶劍一削,釘子全部截斷,劍鋒卻絲毫無損;那麼,擊劍運動的造劍流程又會和傳統鑄劍有哪些不同呢?
| |
為了了解擊劍器材裏的奧秘,我們在上海佳英體育器材廠找到了有著五十年造劍經驗的胡阿章師傅。
胡阿章,被親切地稱為“阿章師傅”,他曾經為奧運冠軍欒菊傑親自造過劍,當初,為了讓欒菊傑能在奧運賽場上發揮出好成績,針對她的身材條件,阿章師傅在造劍時曾經大膽地動過一次小手腳。
阿章師傅:當時欒菊傑的劍它規定是90公分,我給它短了一公分。
記者:為什麼要短一公分?
阿章師傅:短一公分,劍身就比較輕,她手勁比較好,以前我們這個電動頭,現在也用七個毫米的,我是用了六個毫米的。前面細,又細又輕,手臂要好,比較靈敏。
別看差別只有一點點,就是這樣的一次小改動,成為了84年欒菊傑奧運奪冠的秘密武器。然而,當阿章師傅得知這個消息時,竟然不敢相信那是自己的功勞,直到欒菊傑給他發來感謝信。
和傳統的兵器劍不同,擊劍運動所用的劍是不需要開刃的。誰能想到,一把纖細的劍,竟是從這麼一塊不太起眼的原鋼煉成的。
在阿章師傅的造劍廠裏,我們看到了一次完整的造劍流程,我國的劍基本靠手工打制,經過打磨、拋光,開槽,藏線,安裝劍頭,劍柄等過程,一塊粗糙的原鋼就成了最終運動員手上拿著的成品。
很多人都奇怪,為什麼擊劍運動員的身上會挂那麼多線,這些線到底起到了什麼作用?其實,這和劍頭有很大聯絡,劍頭是一個精巧的彈簧電動頭,它扮演著一個開關的角色,當它承受的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自動連通計分器。
八一隊教練:他那個開關按下去,接通電源了,他不就亮了嘛,再一按回來了不就關掉了嗎,就是説接通電源鬆開,就是放開,這樣就是斷開的狀態,比賽過程中沒刺到對方的時候就是斷掉的過程,刺到對方的過程就是按下去
運動員身上的這根導線,一頭則連通著電子計分器,一頭連接著擊劍運動員的特製衣服,形成一個環形電路,所以,當一方擊中對方有效部位,劍尖達到有效壓力時,開關啟動,這個回路就通上了電,計分器就開始計分了。
劍身所用的特殊鋼材,叫做彈簧鋼,用彈簧鋼製作而成的劍條有很好的柔韌性,可以連續彎曲一萬次以上。
而能否彎曲一萬次,靠的完全是鑄煉過程中微小的溫度變化,過高和過低都可能導致劍身柔韌性受到嚴重的影響。
| |
遠在50、60年代的時候,我們生産的劍條還有一個不太好聽的綽號——麵條劍,我國造劍的工藝雖然不比國外差,但是,由於使用的材料比較低廉,過去製造的劍條壽命遠遠比不上進口劍:
阿章師傅:有人講我們這個劍是麵條劍,像麵條一樣軟綿綿的。當時因為我們沒有這個經驗,沒有這個技術數據,確實是沒有能夠達到要求,別人也不喜歡用我們的劍。
劍身軟,電動頭接觸不良,劍條打起來飄,這使得中國劍在推廣時吃了大虧,國際劍聯甚至不認可中國劍作為比賽用劍,為了扭轉中國劍的尷尬處境,胡阿章和當時造劍廠裏的其他技術人員不厭其煩地穿梭于各個擊劍隊中,走訪了許多運動員,針對他們訓練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逐步研究分析,攻克難關,終於,今天的中國劍,已經遠遠地甩掉了麵條劍的綽號,走向了世界。
阿章師傅:因此現在中國劍很受國外歡迎的。我估計50%的中國劍流向世界市場。從訓練的角度來講,我們不比世界其他國家差,如果我們有材質的話,也可以造出來。可以達到世界水平。
雖然造劍的鋼材能連續彎曲幾萬次以上,但是,擊劍畢竟是需要力量和速度的運動,在雙方攻守對打中,運動員往往神經高度集中,或者揣摩估測對方反應,或者突然爆發贏得進攻主動權,由於瞬間用力過猛,而劍身所能承受的力度又是有限的,再加上如果劍身材質老化,在運動員訓練的過程中,出現劍被擊斷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八一隊教練:一般出現事故的時候,都是打得過程當中,比賽的過程當中劍斷了,劍很容易斷,一般的情況,就是斷了以後,斷了不清楚,不知道,動作非常大,非常突然,注意力特別集中,衝出以後,劍斷了,還往前走,有的是接著再刺你,這個,當時的感覺是沒有的,就是刺中你了,直接刺進去了,你自己都不知道,好多是這種情況。
主持人: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會有它危險的一面,1982年的世界擊劍錦標賽上,蘇聯花劍冠軍斯米諾夫在比賽中被對手擊破面罩,當場死亡。看到這裡估計現在您可能在想,擊劍運動那麼危險,為什麼還能沿襲那麼長的歷史發展起來一直到今天?其實,早在1776年,法國擊劍家拉.布艾西就發明了護面,使擊劍開始了有了防護設備。從此,擊劍就已經逐漸拋棄了流血和傷痛,擊劍發生傷亡事故的概率還是很低很低的。但針對這些事故,國際擊劍聯合會早已制定了嚴格的安全規則,以確保選手們的安全。首先,他們改造了擊劍設備。護面用一種抵禦抗擊力度較強的鋼材製造而成,而擊劍服則用十分堅韌的材料製成。現在,在觀賞這項運動的時候,我們可以放心享受決鬥的氣氛,而不用去擔心它的危險性。現在,我來親自展示一下這套擊劍服的堅韌性:
擊劍的面罩,由一種特殊的金屬網製成,每個網眼的長度不超過2毫米,並且,它能承受160公斤重的衝擊力,布質的護頸要下伸到鎖骨,以保證運動員頭頸部的安全。
而擊劍服則由質地結實的複合面料製成。它可以抗80公斤以上的衝擊力,它的強度足以抵擋劍的劈刺。
八一隊擊劍教練:他這種面料,拿刀是扎不進去的,他就等於防彈服一樣,像防彈服一樣。
| |
恐怕在所有的體育運動中,擊劍運動員們的穿戴是最講究最複雜的了。除了一層又一層的上衣,還要穿一件由金屬或其它硬質材料製成的護胸。從上衣到褲襪,每一件擊劍服裝的規格和材料都必須符合特殊的抗擊指標和硬性要求。
此外,因為花劍和佩劍比賽時,計算分數的有效部位分別是軀幹和上半身,所以,花劍和佩劍運動員最外層還要穿一件有效部位的金屬外衣。這種金屬外衣能直接導電,當劍頭刺中衣服時,計分裝置的計分系統就啟動計算。
按説,運動員們的穿戴已經夠講究了,但是,讓我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擊劍的教練服更是大有講究:
八一隊教練:他們都很辛苦,但是説教練員更辛苦,我説的什麼意思呢?教練員的衣服要比運動員的衣服要厚十倍。
擊劍的教練服用一種高強度的牛皮製作而成,重約80千克,那麼沉的衣服,擊劍教練幾乎天天都得穿著,為了讓運動員熟練攻擊動作,鞏固劈刺訓練,教練經常要一對一親自教學,以身試法,把活人當作劍靶。
八一隊教練:一劍,五劍、十劍,一百劍,兩百劍,幾千劍,幾萬劍,就刺我。
除此以外,擊劍運動員腳下踩的劍道也至關重要,因為在擊劍時,運動員的腳一刻不停地在前進後退,尋找最佳攻擊角度或防守位置,所以,給練習和比賽時,為了防止打滑或者摩擦過大行動不便,工作人員通常會在上面鋪上一層特製的細沙,給劍道製造一定範圍下的摩擦力。
八一隊教練:既要急停,又要起動,既要急停,又要起動,所以説用前腳比較多,這樣你才能停住,咱再説白了,就像快速運動當中的剎閘一樣。
有人説,擊劍運動是最辛苦的,在厚重的擊劍服下,他們總是在負重出擊
八一隊教練:穿著這套衣服,別説動了,就是站著也辛苦。
長時間的練習會讓他們損耗大量的體能和汗水。
八一隊教練:你看人高馬大的,其實他很虛,為什麼?他的能量都用在這上來,就是不斷的去挑戰自我,不斷的去突破自己的極限。
也有人説,為擊劍運動員鑄煉劍條的造劍師們是最辛苦的,為了調試出手感合適、堅韌耐打的中國劍,他們在電光火石中揮灑著勞動的汗水:
胡阿章:去想辦法動腦子,提高産品質量。因此現在中國劍很受國外歡迎的。
主持人:其實,要我説,十幾分鐘的比賽,凝聚的是擊劍運動員的汗水、凝聚的是造劍工人和技術專家的勞動智慧和心血,兩項職業都夠辛苦的,現代擊劍是一項智者運動,為了戰勝對手,必須不斷分析對手,在盤根錯節的賽場上,通過觀察判斷,排除假象,辨別真偽,捕其本質,以迅速準確的結論指導自己的行動。既要鬥勇,更要鬥智,擊劍比賽緊張激烈,對抗性強,持續時間長,運動員需要具備勇敢、果斷、頑強和克服一切困難的意志品質。
正由於擊劍運動的這些特點,通過擊劍,你可以學會拳擊手的靈活,跳高運動員的腿法和棋手的專注。擊劍,其實越來越像是一項老少咸宜的運動。而不是遙不可及的貴族夢想,現在,在各大城市都能看到擊劍訓練的俱樂部,普通老百姓們也可以像打乒乓球羽毛球一樣,在裏面隨心所欲的練習,所以,看完這期節目,你是不是也想拿起這把劍,穿起這身帥氣的衣服去露兩手呢?
責編:走近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