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飛雷傳奇(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27日 11:27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英勇爆破 血與火中迸發靈感 簡單材料 汽油桶變身大火炮 實戰檢驗 問題不斷出現 土法子如何拿下敵工事 新武器能否應對大決戰

高文魁當年的照片

再現飛雷炮往炮筒裏裝炸藥包

    1947年以來,解放戰爭從戰略防禦進入戰略反攻階段。依照黨中央的部署,陳庚領導的晉冀魯豫縱隊突破了敵人對解放區的封鎖,殺入國民黨閻錫山部腹地。我軍的作戰形式也因此發生了變化,和以往我軍習慣的遊擊戰相比,與敵人正面對壘的陣地戰、攻堅戰愈發頻繁。

    在山西晉南縣解縣城門兩側的炮樓上人影晃動,它們曾是日偽時期遺留的工事,雖然已經換了主人,但是它們的槍口依然瞄向解放區。

    距離城門一百多米的樹叢中,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的工兵戰士白孝基、張天星和戰友悄然摸了出來。他們避開了敵人的正面封鎖從側面繞向目標。在距對方工事約莫五十多米處,白孝基和張天星再次檢查手裏的東西,那是他們為這次行動準備的武器:五斤多的炸藥包!敵人似乎並沒發現下面的動靜。白孝基已經能看到炮樓頂上來回走動的敵人哨兵,甚至能聽到裏面的喧嘩。敵人並不在乎暴露自己,他們顯然對這些反復加固的工事非常自信!

    整個縱隊手裏的炮少的可憐,炮彈更是稀缺。無法利用有效的炮火打擊,戰士們只能採用這種危險的辦法:炸藥爆破!距離總攻還有三十分鐘,白孝基和張天星必須儘快拔掉這些釘子。然而來自炮樓和旁邊的城墻制高點的交叉火力,讓他們前進的道路被徹底封鎖。

    兩個戰友先後倒下,白孝基和張天星緊跟著衝了上來。剛剛放好炸藥,敵人的側翼火力就發現了他們。城門樓的那個手榴彈扔下來正好打在張天星的右肩膀上,好在這枚手榴彈是啞彈,他只是受了輕傷,其他兩名戰友犧牲了。

    三天戰鬥中,白孝基所在的工兵連減員情況嚴重。解縣縣城拿下來了,可工兵連裏上上下下都高興不起來。連長聶佩璋立了功了,旅裏面賀功,他也不去參加。他就在這個連隊裏面擺了一些桌子,把犧牲的這些人寫上名字,放在那兒,他來悼念他們。

    聶佩璋是太岳縱隊工兵連的連長,這位四十來歲的老工兵有著豐富的爆破經驗。在整個縱隊組織的一個工兵學習班上,他説出了自己的一個想法。既然能把石頭拋出去打敵人,那炸藥也應該能拋出去。

    聶佩璋説的土法子是抗戰期間根據地軍民的一個發明,它曾被廣泛用來打擊侵略者。炸藥埋在地下,土坑蓋上木板,上面安放地雷和棱角尖利的石塊。等敵人到了跟前,拉燃導火索,炸飛的石頭、地雷就能在很大範圍內對敵人造成殺傷。

    1947年八月下旬的一天,白孝基等學習班的戰士來到敵人佔據的一座縣城下,連長聶佩璋和一名工兵骨幹高文魁動手操作,他們準備來一次特殊的爆破:用炸藥拋射地雷。

    兩人挖出了一個側面是斜坡的土坑,裏面埋上炸藥。戰士們都是半信半疑:用炸藥拋射地雷那是漫天四散沒有明確方向,可這怎麼能用來爆破碉堡之類的固定目標呢?

    第一枚是落在了這個城門,幾秒鐘以後,地雷轟隆一下爆炸了。另外一枚掉到那個敵人的屋角那兒,轟隆一聲也炸了。

    只要把握好土坑一側的斜面角度和炸藥劑量,就可能使得物體沿著一定軌跡拋出,最終落到目標位置。眼前的一切讓大夥興奮不已,能拋出地雷當然就能拋出炸藥包啊!聶佩璋的想法卻不這麼簡單。雖然能夠拋出去了,但是不適合戰爭的需要,操作起來不方便。

    在相互的比劃和討論中,一種模樣奇怪的武器浮現在眾人眼前:一個粗大的汽油桶,底下裝著足量的推進火藥,上面是炸藥包,火藥瞬間燃燒産生巨大的衝力,炸藥包上的導火索同時被引燃,炸藥包隨即被拋向目標。

    當時解放區雖然有自己的兵工廠,但他們的設備簡單而且流動性大。創意出自戰場,看來製造也只能在戰場上完成。

    依照連長的安排,高文魁和其他戰士們跑到老鄉家裏買來了棗木板,從戰場上找來了汽油筒,還請來了村子裏的木匠和鐵匠幫忙。他們在指揮部後面叮叮噹當地忙了兩天。

    很快,一個口徑50厘米、長90厘米的汽油桶抬了出來。工兵們準備來一次實驗。口徑這麼大,炮身卻不到一米,縱隊裏的老炮兵看了也是連連搖頭,誰都沒見過這麼奇怪的炮。拋射筒放在一個側面傾斜的土坑裏,戰士們做了一個沒放炸藥的替代品來發射。

    炸藥包是發射出去了,可射程不讓人滿意,才五十米!

    拋射距離的遠近難不住工兵,想要打得更遠只要加大汽油桶藥室裏的火藥量就行,關鍵是怎麼能準確控制落點。大夥一致要求繼續實驗,看看裝上真正的炸藥包後威力如何?炸藥包是打出去,可隨即就成了天女散花!大夥都愣住了!

    工兵們把已經破碎的炸藥包撿回來反復對比,隨即發現了問題所在。拋射炸藥包離不開火藥,可捆紮、包裹炸藥包的都是麻繩、麻袋,他們很容易著火、散開。解放區裏鐵絲又極其短缺,這可怎麼辦呢?問題還沒解決,部隊就接到了新任務!

    一九四七年八月份,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根據黨中央的部署,離開晉南強渡黃河挺進豫西,配合劉鄧主力逐鹿中原。隊伍一路推進,打到了河南陜縣城下。與此同時,工兵連對拋射筒的改進一直沒停,此前遺留的問題逐一得到了解決。黑電話繩子由於有柏油和幾層玻璃纖維,用它來捆炸藥包,就不會著火了。

    一九四七年九月河南陜縣攻城戰即將打響,新武器直接抬到了戰場上。這是新武器第一次用於實戰而且是難度很大的攻城戰。白孝基拿著兩根鐵棍興衝衝地跑到前沿,為了方便操作和靈活調整角度,連長聶培章還為拋射筒添了兩根支架。

    炸藥包準確地打到了敵人東門一側的城下,厚厚的城墻頓時被炸開了一個口子,戰士們一擁而入。新武器在第一次實戰中就打出了名氣!大夥給它起名為飛雷炮。

    一天之內,四縱基本控制了陜縣的絕大部分城區,只剩少量敵人還在借助城南工事抵抗。飛雷炮隨即轉移戰場,這次他們的目標是前方一百米左右的一座碉堡。一聲悶響後,炸藥包飛落到距離碉堡五六米遠的地方。可能是導火索的長度把握的不太好,長了一點,所以飛雷彈飛出去以後,到了敵人陣地還沒有馬上爆炸,敵人一看是個白乎乎的東西,還以是宣傳品。隨後五六斤炸藥包爆炸了,巨大爆破力還是炸塌了大半個碉堡。發射剛結束,一直在後面觀測的聶佩璋連長把高文魁和其他戰士召集起來。高文魁明白:連長對這次的發射顯然不滿意。

    由於炸藥包上導火索預留得比較長,所以飛雷炮炮彈落到地上都會滾動一段距離,地面的坑洼、斜坡自然會影響到它的最終落點。這種時候,類似目測這樣的技巧也顯得無能為力。是否還能有法子能讓飛雷炮更加精準呢?

    一九四八年5月9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改為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晉冀魯豫第四縱隊已經逼近淮海,在他們的四週國名黨黃百韜部隊和黃維部正在緊逼過來。大戰就在眼前,對飛雷炮的改進還在緊張進行。新武器能否在決戰時刻派上用場呢?

    (2007年8月21日16:26cctv-1科技博覽欄目播出)

責編:常穎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