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快艇、機槍、優勢日軍瘋狂橫行,土槍、小船、蘆葦蕩裏巧設埋伏,打獵器具怎麼和堅船利炮對決?身陷包圍又該如何安全撤離? |
抗日戰爭時期,日寇的魔爪伸進了白洋淀。妄圖利用天津至保定的這條水路,作為其侵華戰爭的一個重要運輸航線。他們在這裡為非作歹,無惡不作,實行了血腥的"三光政策",把這塊寧靜,富足的地方變成了屍橫遍野,滿目廢墟的人間地獄。
1938年,日寇以‘獻銅獻鐵’為名,強迫白洋淀的獵戶們交出土槍土炮。當時中國共産黨的安新縣三區區委書記徐健、區長李剛義等深入漁村,揭露敵人企圖收繳村民手中武器的陰謀,動員人們組織起來,參加抗日鬥爭。很快一個有30多人,40多支大抬桿的遊擊隊便成立了。由於這支隊伍的武器主要是獵槍,而獵槍信口為了放水,插有雁翎,再加上獵戶圍獵打雁時,小船行駛為人字形,所以被人們稱為“雁翎隊”。
1938年8月的一天下午,雁翎隊得到情報:安新縣城的20多個鬼子和30多個偽軍,分別乘坐兩艘巡邏汽艇到趙北口去運東西,預計下午返回。雁翎隊遂即決定,中途打掉這兩支日軍汽艇。隊員們裝扮成漁民,劃著船陸陸續續進入了一片茂密的蘆葦蕩。待船停穩後,他們把放在船邊上的漁網拿開時,赫然露出兩隻胳膊一般粗的鋼管。這一隻只兩米多長、前面略細後面稍粗的金屬管,被當地老百姓稱為大抬桿。
大抬桿是白洋淀一帶老百姓用來打獵的土槍,由於它的槍身很重,往往需要兩個人才能抬起來,所以人們都習慣地叫它"大抬桿".大抬桿的槍管有近三米長,後半截裝火藥,前半截裝鐵砂,點著尾部的藥捻,就能引燃火藥,把鐵砂子迅速地推出去,一散就是一片,殺傷面積大,五十米之內的目標基本上是彈無虛發.
八月份的白洋淀,是一個碧波浩渺,蘆葦如林,荷花盛開的季節。一望無際的荷塘和茂密的蘆葦蕩就成了雁翎隊隱蔽打埋伏的天然屏障。對白洋淀環境瞭如指掌的雁翎隊很快把設伏地點選在了李莊子村東。
李莊子在白洋淀大清河道一側。大清河在這裡河寬水深,沒有雜草,是敵汽艇和大型船隻的必經之路。這塊葦塘方圓幾十里,蘆葦長得高而且密,小船劃進兩,三米就什麼也看不見了,很便於隱蔽,是個打伏擊的好地方。
戰士們在大抬桿裏裝了比平時更多的火藥,鐵砂也裝的是最大號的。他們逐個仔細地調整小船上"大抬桿"的方向和角度,為了提高發射速度,他們不用藥捻,而直接用火藥將兩個“大抬桿"的引火處連接起來。
他們把大抬桿牢牢地固定在小木船上,然後找到最佳的射擊位置,以便擴大殺傷面積。一切準備就緒,隊員孫革用火柴點燃了手中的檀香。大家都在靜靜地等待,就像以前在等待獵物出現一樣。
太陽偏西,敵人的汽艇劃破平靜的水面,嘟嘟地朝這邊駛來。狡猾的敵人把兩艘船的距離遠遠地拉開了,一前一後,如果出現情況可以互相照應。日軍汽艇愈來愈近的,上面架設的機槍已清晰可見。雁翎隊的隊員們當機立斷,決定集中火力打掉第一隻船,速戰速決。
伴隨著雷鳴般的響聲,一束束綠豆般大的鐵砂被準確地射向敵人。抬桿有力度啊,打出去的是一桶砂子。艇上的敵人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就被報銷了一多半,有的中槍後還掉到水裏頭了。最後只剩下了一個扶舵的開船的人,他也受了傷。
後面的敵船發現情況後,立刻機槍步槍一起開火。糟糕的是雁翎隊的大抬桿剛打完,要裝火藥和鐵砂還需要幾分鐘的時間。此時,雁翎隊員們已處於敵人機槍的射程之內,而大抬桿即使裝好藥了,它的射程又夠不著敵人,對敵人形不成威脅。
憑著強大火力趕過來的敵人,向葦塘裏拼命地開槍掃射。打了一陣後,見沒有任何動靜,敵人以為雁翎隊員早已被他們打死了,便小心翼翼地進入了蘆葦蕩。可找了半天,連個雁翎隊員的人影也沒發現。原來,雁翎隊員在敵人趕來之前,迅速將鞋放在小船上,並把它推向另一片蘆葦地,他們則在高密的蘆葦和大片的荷葉掩護下,朝著相反的方向安全撤離了。
自從白洋淀出現了神勇的雁翎隊,使得進犯白洋淀的日偽軍惶惶不可終日,敵人從天津,保定等地調集了大批汽艇、汽船,一起出動,要對雁翎隊進行空前的掃蕩,妄圖一舉消滅雁翎隊。一時間,敵人的巡邏汽艇穿梭般地在淀上橫衝直撞。這種馬力大,速度快,火力強的汽艇,將對雁翎隊的水上活動構成多大的威脅?能否達到他們消滅雁翎隊的目的?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