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一個國家扶貧項目進駐小山村,發展奶牛養殖,但是沒想到4年來,養牛場竟然遭遇8次雷擊。十幾頭奶牛被擊死擊傷,養殖戶因此債臺高築。奇怪的是,奶牛死傷嚴重,但和奶牛朝夕相處的農民,卻沒有一個人傷亡,奇跡般的躲過一次次雷擊。為什麼雷電專門跟奶牛過不去呢?為什麼專劈奶牛,卻從不傷人呢?記者連同氣象專家深入調查,終於揭開謎底。 |
| |
主持人:觀眾朋友,你們好,歡迎收看《走近科學》。 就在前不久,在保定市阜平縣的一個小山村,一個國家級的扶貧項目奶牛場建起來了,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4年之間竟然遭受了8次雷擊,先後有6頭奶牛被擊死,十幾頭奶牛受傷。但是,近在身邊的村民卻奇跡般的一次次躲過雷擊,安然無恙。雷電難道長了眼睛嗎?為什麼專門跟奶牛過不去呢?
從保定市驅車,一直向西200公里,就來到了阜平縣的海沿村。這裡屬於太行山脈,山高草密,人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海沿村是一個貧困的小山村,人均年收入還不到600元。2002年,國家扶貧項目——幸福工程落戶海沿村,政府投資,村民貸款,買來了500多頭奶牛,建起了公司,發展奶牛養殖,當年就取得了可觀的效益。一時間,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覺得海沿村從此有奔頭了,窮帽子就要摘掉了。
但是,誰也沒有料到,一個災難,正在悄悄地逼近。2003年5月12日,那天中午,十幾個村民把自己的奶牛,趕到擠奶大廳裏,準備擠奶。屋外下著大雨,傳來隱隱的雷聲,可大家誰也沒有在意。就在這一刻,突然,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海沿村村民 范老四:我以為是一條火光,一條線,這樣就過來了,到上面那個地方,從那個奶廳直接就過來了,一拐以後,就是雷聲。有人大聲喊,電著了,電著了。我這個牛也電了,我趕緊跑過來看,是倒著的,有起來的,有沒有起來的,有臥著的。
這道閃電過去,36頭奶牛齊刷刷的被擊倒了。不過,僥倖的是,雷擊過後,檢查發現,奶牛除了受到驚嚇,沒有傷亡。而擠奶的村民,也都安然無恙。村裏的老人們講,在海沿村,有過樹木遭雷劈的事情,但是還沒有發生過雷電擊傷人畜的事件。大概,這次的雷擊只是偶然吧?村民們這樣安慰自己。但是,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到了第二年,噩夢又重演了!雷電竟然再次光顧海沿村。更大的災難降臨到村民趙玉家裏。
| |
海沿村村民 趙玉:天氣陰著天,就是剛把那個飼料、草添好,把牛夾在那個夾子上,那個我放完水以後出來了,出來天上就轟隆轟隆有雷聲,忽然咔碴一聲,就在上邊,牛在架子上就倒了,三頭大牛就倒了,兩頭小牛蹭就跨出去了。喊人過來了,三頭牛都死了。
這三頭奶牛,是趙玉求親戚、靠朋友,再加上村裏的項目貸款,總共湊了3萬多塊錢買來的,是全家人的命根子。一年來,經過精心的喂養,奶牛長勢喜人,産奶量也大大增加,別人家的牛一天産十幾公斤奶就不錯了,他們家的奶牛每天都能産幾十公斤奶。眼下,三頭牛又都懷上了小牛,離産期只有一個多月了。突然間,一個炸雷,就讓他們全家的希望化為了泡影。
海沿村村民 趙玉:他們那個就是肚子裏面的牛都有八個月了,好幾年,白養了兩年多,這麼一下,天災人禍,一下什麼也沒有了。
趙玉的母親 張光榮:我心疼得,我現在我都想哭,想起來都哭。本來家裏就窮,想起來就特別難受。
| |
傷心之下,趙玉不再養牛了,去了外地打工。但是,雷災並沒有到此終結。2004年、2005年、2006年,連續三年,每年都有奶牛被雷電劈死,海沿村的奶牛養殖遭到了重大打擊。不過,説來也怪,那些和奶牛朝夕相處的村民們,卻都安然無恙,奇跡般的躲過了一次又一次雷擊!雷為什麼專門劈奶牛呢?
海沿村村民:牛都有牛毛,一撲楞就有火花。那是不是靜電把雷給招來了?
海沿村村支書 袁龍:有的迷信的説法,認為説這可能是這一家是點背,就是這個想法,或者是這個,牛造罪了,要擊它。
主持人:本來村裏建這個項目,希望能幫助那些貧困戶,能擺脫貧困,發家致富。但是沒想到,辛辛苦苦,人力物力投入的不少,到頭來,一場天災,讓這些農戶不但沒有實現致富夢想,反而債臺高築,比以前更貧睏了。海沿村的村民,一時間人心惶惶。當然,牛毛的靜電招雷的説法是不科學的。其實,雷電本身就是靜電的一種空氣中的氣流運動,造成雲層的摩擦,就會聚集不同的電荷。雲層不斷增厚,電荷也不斷增加,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穿過空氣放電,這就形成了雷電。牛毛上的靜電,是因為天氣乾燥,牛皮絕緣度增加,造成體內的靜電荷不斷增加,而導致放電。一個是陰雨時節的天氣現象,一個是空氣乾燥的放電反應,二者風馬牛不相及。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奶牛把雷給招來了呢?
無奈之下,海沿村向市縣氣象部門彙報了雷災發生的情況,市氣象局非常重視,對阜平縣歷年來的雷災事件做了統計。但是,他們驚奇地發現,海沿村的雷暴日並不多,相比周邊的村子,還是比較少的。那為什麼別的村子沒有這麼多的雷災呢?為什麼奶牛會招雷劈呢?難道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天災一次又一次的降臨海沿村,而束手無策嗎?
海沿村村支書 袁龍:關於雷擊這個,當時我們也採取了一些辦法,主要辦法就是在下雨的時候,我們停電,把電先停掉,防止機械、人、先問題,但是我們還是無能為力,還是無能為力,因為我們這個方面的知識非常的缺乏,也不知道怎麼辦。
保定市氣象局派防雷中心主任孟德東,來到海沿村進行調查。首先,他們對海沿村的地質條件和氣象條件進行分析測量。結果發現,海沿村兩面環山,像一個小盆地。東北和西北各有一個風口,容易形成上升氣流爬坡,造成電荷聚集,而招致雷電。但是,為什麼雷電不會落在山頭上呢?孟德東在兩面山坡和養牛場分別取土,通過專業儀器進行土壤電阻率分析。結果發現,養牛場屬於粘土,電阻率比較低,而山體的土質屬於沙土,電阻率比較高,不容易落雷。
保定市氣象局防雷中心主任 孟德東:雷擊它有選擇性,打雷落在哪它有選擇性,有一定的規律。總的來説,它是落在地下水位比較高,土壤電阻率比較小,就是它這個電阻最低。放在通道阻抗越低,它就越容易招雷,這個地方,水位比較高的地方,往往就是地下水的露頭,土壤電阻的特別小的土壤層。
| |
在對周邊環境踏勘的時候,孟德東還發現,離海沿村400米,就是海沿水庫的大壩。海沿水庫是80年代建成的,水面比較大,對整個地區的小氣候環境影響比較大。而且水庫堤岸比較高,造成海沿村的地下水位偏高,這就造成土壤電阻率的進一步降低,更加容易招雷。海沿村背山靠水,本來應該説是一個風景秀麗、得天獨厚的好地方,但恰恰也是雷電喜歡眷顧的風水寶地。那麼,為什麼雷電不會落在民宅,而偏偏盯上了牛棚呢?
保定市氣象局防雷中心主任 孟德東:養牛場這個部位,它處在一個幹河床,又比較開闊,這個河床的下邊地下水位比較的高,這是容易招雷的。而村子裏頭總體來説,而樹比較多,這個民房被雷直接擊中的可能性小,要比養牛棚要小。
難道是牛棚所處的地理位置,使這裡成了“雷擊地”嗎?但是,村民們整天在這裡,照顧奶牛,形影不離,甚至在奶牛被雷擊倒時,也在旁邊,卻從未有過人員傷亡。這又該如何解釋呢?孟德東來到奶牛遭雷擊的現場,認真勘察後,終於觀察到一個被忽略的現象。擠奶大廳的屋頂全部是焊接的鐵架子。而大廳內和各家的牛棚,為了防止奶牛亂跑,都採用了鋼鐵結構,建起了鐵欄杆。在喂牛和擠奶的時候,都用鐵欄杆圈住奶牛。難道這個鐵欄杆,就是引雷的罪魁禍首嗎?
保定市氣象局防雷中心主任 孟德東:因為奶牛吃料是被鎖在那個鐵欄杆上,奶牛跟鐵欄杆是直接接觸的,所以打雷的時候,這個鐵欄杆又感應出一個高電影,這個高電影直接通過奶牛的脖子,通過奶牛的腳,就對地釋放了。所以奶牛就可以擊中了。所以打雷的時候,人直接去接觸這個鐵欄杆的機會很少,所以目前還沒有造成人員的傷亡。
主持人:自然界有三種雷,第一種叫直擊雷,就是雷電直接擊中物體;一種叫球形雷,就是球形閃電,是伴隨直擊雷産生的;第三種就是感應雷,它一般在金屬結構上才會出現。打了個雷,在金屬導體上就形成了感應電流,這些感應電流就會順著金屬導體傳送,造成物品損壞,甚至人員傷亡。海沿村的奶牛就是被感應雷擊倒的。一個雷打下來,儘管沒有擊中牛棚,但是在鐵欄杆上已經集聚了很高的電壓,這個時候,正好牛被鎖在欄杆上,牛脖子直接接觸鐵欄杆,電流就通過牛脖子走遍全身,通過牛腳流向大地,所以牛就被擊倒了。但是,據村民們説,他們同樣也遭到了雷擊,只是麻了一下,沒有一點問題。一頭成年奶牛的體重有上千斤,比人要重得多,體型也大得多,抗電擊的能力也更強。這麼小的電流,連人都沒事,能擊死奶牛嗎?
孟德東覺得,自己已經找到了問題的癥結。但是,沒想到,他又聽到一個奇怪的消息。村民們説,當奶牛被雷擊的時候,他們同樣也接觸到鐵欄杆,但只是手腳發麻,並沒有生命危險。也就是説,擊死奶牛的雷電,並沒有放過村民!只是電流變弱了。同樣的一個雷,為什麼打在牛身上,和打在人身上,有這個大的不同呢?
海沿村村民 趙玉:當時我是摸那個鐵架電了一下,我一看牛擊倒了以後,我就馬上過去,一摸哆嗦了一下,我被電了一下沒事兒。
孟德東注意到,村民在喂牛或者擠奶的時候,經常穿著膠鞋。膠鞋的鞋底絕緣性好,可以防止電流的傳導,但是在身體遭到雷擊的時候,絕緣體的鞋底,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反而會因為接地不暢,造成電荷聚集,形成更大的傷害。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電流變小了呢?無意中,看到擠奶村民的站立的姿態,讓孟德東恍然大悟。
| |
保定市氣象局防雷中心主任 孟德東:我們有一個跨步電壓的概念,跨步電壓就是在地面上面,0.8米距離上的電壓,這是跨步電壓,跨的步越大,這個電壓當然就越大,牛的這個前腿後腿之間,跨的距離比人要大,所以人接受的這個電壓,這個跨步電壓比人要大得多,可能是人接觸的兩倍甚至三倍那麼多。
跨步電壓就是雷電傳入地面,在雷擊點附近的電壓比較高。在附近行走的人,兩腳之間就形成了電壓差。根據人的平均電阻率,再加上每個人的步伐一般都在0.8米左右,如果雷雨時節,人大步奔跑的話,跨步大於0.8米,就會突破承受電壓的極限,造成電擊事故。而一頭成年奶牛前後腳之間的距離達到2米,遠遠超過了0.8米的距離,所以牛的跨步電壓就比人要大得多。原來,是感應雷和跨步電壓共同謀殺了奶牛!但是,孟德東在調查中,又發現了一個新的細節。
海沿村村民 趙玉:當時這個牛,都是在夾子上弄都弄不出來,都是跪下來了,那個頭在夾子裏面夾著,沒法弄。是擊在下面那個鐵管,不是叫鐵架子嗎,雷擊在鐵架子上,那三頭大牛是夾著它動不了,結果兩頭小牛它能跑,這個夾子夾不住它,它能跑,它跑了,三頭大牛跑不了,是被電死的。
孟德東還注意到,被雷電擊死的往往是體形最大、産奶量最高的奶牛,這也加深了雷災的損失程度。難道小牛能夠逃脫性命,也是由於跨步電壓嗎?這顯然有些牽強。在仔細觀察了牛欄的結構後,孟德東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原來,在擠奶的時候,村民習慣把牛卡在欄杆中間,用一根鐵棍固定好牛頭,防止它亂動。但是,當雷電襲來,奶牛被擊中,沉重的身體倒下去,脖子卻被卡住,最終窒息而死亡。
保定市氣象局防雷中心主任 孟德東:如果群眾懂得一些防雷常識的話,好多的事,這個災難就可能發生不了。比如説奶牛被雷擊中之後,怎麼急救,如果是人,最好的辦法,最有效的就是人工呼吸,就不要等著,等著大夫來再給你實施急救,這不行。必須是立即開展人工呼吸,可是奶牛,我們不會對它搞人工呼吸,應該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它被雷擊中之後,要刺激它,就是要推一推,踢它一腳,動一動它,這就它就有可能活過來。
奶牛被雷擊的事件終於真相大白。 風雨交加的海沿村,一道閃電劃過長空,在養牛棚的鐵欄杆上,頓時火花四濺,四腳分開站立的奶牛,猛然間遭到雷擊,無力的倒下去,但是脖子被鐵欄杆死死鎖住,在掙扎和哀鳴中,任憑人們驚慌焦急的呼喚,奶牛終於漸漸合上了眼睛。
主持人:河北省防雷中心開展了農村防雷技術研究,把海沿村作為試點,投資15萬元,在東北和西北的風口,安裝5個避雷塔,形成了一道雷電攔截壩,降低村裏的雷電密度。同時,重新設計養牛棚的鐵欄杆接地,使感應雷能夠迅速傳入大地,不至於造成傷害。也把鐵欄杆的位置變低了,使奶牛在倒下時,不會再被鎖喉而死。在今後的雷暴日子裏,海沿村的奶牛將高枕無憂。不論是什麼樣的自然災害,只要認識了它內在的規律,就能利用科學的手段,有效地避免。即使是天災,也不是沒有辦法。關鍵是要了解它,掌握它。感謝收看本期《走近科學》,下期節目再見!
責編:走近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