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走進老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0日 16:07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在廣東省鬱南縣有一座上百年的老屋,佔地面積達10畝,共有房間136間,其樓道佈局、房屋結構非常奇特,具有防洪、防火、防盜的功能,屬全國罕見。本片將從這座百年古宅的三大神秘功能入手,輔以專家對老屋的發現研究,展現這座百年老屋的傳奇。

  主持人:近幾年在我國南方一些省份等時常遭受了洪水的襲擊,許多房屋受到了破壞。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述的也是一個與洪水有關的房子的故事,但這棟房子修建於200多年前,現在來説當然是一座古宅了,它有什麼奇特的地方值得給大家講述呢?簡單地説一句話,天災人禍都奈它不得,200多年過去了,它的各項奇特功能還依然運行正常,它究竟有哪些奇特功能能讓它安然無恙到今朝呢?

  這座古宅名叫光儀大屋,修建於清朝嘉慶年間。它位於廣東省西部的一個偏僻村莊裏, 200多年來,不僅抵擋了無數次洪水的侵襲,而且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它還經受住了盜匪、日軍的洗劫。至今仍享受著古宅恩澤的邱先賢是這棟宅子主人的第6代子孫,他同這座房屋一起見證著古宅非同尋常的歷史。

  1938年,日軍的一支小分隊突然闖進了這個偏遠鄉村。當他們經過光儀大屋時,掠奪成性的日本鬼子忽然眼前一亮,似乎見到了金元寶,立即強行破門。

  光儀大屋第六代子孫邱先賢:他們看見屋子那麼大,墻那麼厚那麼高,擔心有什麼機關,因為他們也怕遭到暗算,東看看西看看,但是都不敢進屋,後來就走了。

  主持人:古宅裏暗藏著什麼機關,竟然連猖獗的日本鬼子都懼怕三分。古宅主人的後代經常説,宅子沒有機關,卻有玄機。那玄機藏在哪?當年這位宅子的主人怎麼會想到修建這麼一棟玄機四伏的民宅呢?

  宅子的主人名叫邱光儀,是一個當地有名的米商。過去是廣東省連灘鎮石橋頭村的村民,自幼喪父,和母親居住在一間茅草屋裏,屋門前有一條連接珠江水系的南江河,一年南江河發大水,茅草屋被洪水卷走。為了逃命,邱光儀半夜裏找來了兩塊門板拼湊在一起,載著母親渡河避難。從那時起,已經懂事的邱光儀就發誓一定要建一間大屋給母親踏踏實實地居住。20年後他終於如願以償。

  光儀大屋佔地4000多平方米,相當於大半個足球場大。從南向北坐落有5排房屋,從東向西也有五排,這在嶺南的民居中被稱為五進五路的佈局。小時候邱先賢就數過,大屋一共有136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房間呢?老人講剛建的時候並沒有這麼多,只蓋了中間那一路房子,後來子孫越來越多,房子住不下了,考慮到將來還會繁衍,就開始向兩旁逐漸延伸,於是形成了現在這種格局。

  那時候在一個大家族中一間房子就代表一個家庭,136間房子,如果一個家庭只以5口人計算,光儀大屋家業興旺時至少有近700人同處一個屋檐下。今年96歲高齡的林五是邱氏第五代少爺的姨太太,自從嫁過來的那天起就未曾離開過這座古宅。好幾米高的圍墻將光儀大屋團團圍住,採光主要通過天井。整個圍墻沒有一扇窗戶,只有3個出入口與外界相通,兩個側門,一個正門。當地村民都叫做清朝古堡。作為一棟民宅為什麼要建得像城堡一樣呢?

  1949年夏天,一場久旱的大雨開始降落,一時間大雨傾盆,氣溫驟降,人們好不歡喜。但後來大雨斷斷續續持續了10天之久。地上涌,天上降,南江河水位急劇上升。一場特大洪澇災害就在眼前,歷經了一百多年的光儀大屋將面臨一場嚴峻考驗。

  邱先賢:洪水淹到二層樓,其他村的房子都淹沒了,建得矮小,每次發大水的時候,外面的居住的人很多就跑到光儀大屋來躲避這個洪水。

  地處廣東西部的連灘鎮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雨水充沛。這次特大洪水由於大雨持續時間長,導致水位不斷上升,最高時竟超過正常水位3米多。鄰村的房子經受不了長時間的洪水浸泡,不是被衝垮,就是被淹沒,唯獨光儀大屋傲立水中。邱光儀蓋的房子為何能夠抵擋洶湧的洪水呢?

  湯國華,廣州大學教授,對嶺南傳統民居情有獨鍾,光儀大屋獨特的建築性能把他從500里以外的廣州吸引過來,一探百年古宅的重重玄機。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光儀大屋的外墻整個是封閉的,墻是用什麼材料組成呢,用南方説夯土墻,材料是黃泥、白灰、砂石,用兩塊板紮起來夯土,夯土以後的效果就這個效果了,外表面光滑,裏面密度很高,不怕水不怕撞,土也不是原來的土,經過化學物理反應以後變成熟土,已經是古代的一種混凝土,對土淹起很好的阻擋作用。


  夯土技術是我國古代建築史上重要的發明,古代許多都城的城墻都是通過夯土技術砌成,它先用木板作一個框架,然後在框架中不斷倒入三合土,三合土是一種利用黏土、石灰與砂和好的泥土,通過木棒等工具把土壘實,然後再加入一部分三合土,又用木棒壘實,這樣一層一層地把墻砌起來。墻砌多高,木板就夾多高。這是種在我國還沒有發明土磚之前使用的砌墻技法,但一直深受百姓歡迎,不僅是因為廉價,就質地上它和磚墻甚至現代的鋼筋水泥墻比起來都有它獨特的優勢。在專家眼裏它是有生命力的、能夠呼吸的墻。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夯土墻冷縮熱脹現象是比較少的,所以它不容易開裂。第二個它密集度提高以後,它水就很難滲進去,水它可以防水,但是滲進去裏面的水它可以通過水進去又蒸發出來,所以這堵墻它比一般水泥墻無論從抗水滲性還有防裂性都比較好。

  自小就在河邊長大的邱光儀飽償河水氾濫之苦,因此他首先考慮的是房子要有抵擋洪水的能力。邱光儀生活的村子是一個兩山夾一條河流的平原地帶,準確説是居住在河水的灘塗上,這裡的小鎮之所以取名叫連灘,就因為地勢低窪,由一個個灘塗連接而成。解放前,整個小鎮是一馬平川,沒有任何堤壩可以阻擋,所以每當河水潮漲,只能任其肆虐。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光儀大屋的佈局它比較特別,為了防洪,所以前面加了一道圍墻,把它圍起來,一圍起來以後那麼整個這個屋就很統一了,就變成一個大屋。

  從圍墻上還可以依稀看到當年洪水肆虐的痕跡。從這條吃水線來看,洪水顯然已經超過了光儀大屋大門的高度,為何洪水沒有從大門進入光儀大屋?木料結構的大門怎麼能夠抵擋洪水的侵襲呢?在大門處湯教授發現木門上有三道木槽,這在其它嶺南民居建築中是很少見的。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這三個坑主要什麼作用呢?是用來插木板,如果洪水來的時候,它首先在最外層那個坑把木板插進去,所以它插木板的目的就是為了擋住洪水

  此時的大門似乎成了一個門閘,當洪水逐漸升高時,木板也一塊一塊加高,但一層木板就無能為力了,這時候門套上的第二道和第三道木槽就派上了用場。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洪水大了一層板受不了洪水的壓力,做第二層板加上去,然後用泥巴把它填實,兩層壓力還不夠,所以加第三層板,也是同樣的道理,把籬笆往下壓,變成很厚的板,這個擋水板足足有20公分厚,這個板是板和泥一起共同作用,所以很大的洪水很高的洪水不論水壓多大可以把水擋住。

  主持人:剛才説到在廣東省一個小村莊裏,有一座功能奇特的古宅,不僅墻體能夠防洪,大門也能防洪,那大門怎麼防洪呢?它用三層木板一層夾一層地堵住。當把兩層木板夾上去並用土夯實之後,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夯土墻的結構,再加一層木板就變成兩個並排的夯土墻了,所以十分結實。用同樣的方法把大屋的三個木門通道全都封上,整個大屋就像形成了一個類似水桶一樣的城堡。外面的水是進不來了,但是,發大水時往往伴隨著天降大雨,由於屋外水位高,屋內的雨水無法排出,於是內澇的問題擺在了面前。他們該如何解決呢?


  第二進門前的明堂是大屋最大的天井,也是大屋最低的地方,下雨時地面水都流到這裡形成一個大水池,如果大水池裏的積水不解決,外患加內憂,將會對整個大屋的安全造成威脅。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所以它採取排洪的辦法,那排洪怎麼排呢?它就利用當地抽水的水車,從上面地面抽水到二樓,從二樓再往外面排出去。

  為什麼不一次性從裏往外排呢?湯教授發現,這主要是因為大水池與圍墻之間還隔著兩路房子,而且圍墻太高,所以只能通過兩次梯級抽水,以保證大屋內不發生嚴重內澇。曾經對光儀大屋做過研究的吳教授對這種方法十分讚賞。

  吳教授:明朝的時候記載開封城曾經用水車來排泄積水,這個史料記載肯定是有的了,但是像一個民居它設計這麼好,使裏面的積水流到中間一個池子,通過它這個水車到二樓,二樓再一車,因為二樓的高度還沒有圍墻那麼高,再車高一點兒,再通到外面去,這種做法非常巧妙。

  但是,這時井水又開始作怪,不斷往上涌,平時被視為生命之源的井水在洪澇災害時卻變成了最大的隱患。

  主持人: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井水是地下水,它始終會和外面的洪水串通一氣,保持一樣的水位。就像這個簡單的水壓演示裝置,這個蓄水容器相當於屋外的洪水,這個小塑料管的管口相當於屋裏的水井。當我們往容器裏灌水時,塑料管管口的水位也會慢慢上升,儘管管口很小,但它的水位仍然要和蓄水容器保持一致。當管口的高度沒有蓄水容器高時,在水壓的作用下,水就會從管口冒出來。所以井水就會往上涌,那如何控制井水噴涌呢?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他們是通過在井面壓一塊兒木板,很厚的木板壓上以後,當時木板被井涌出來的洪水浮起來,所以它上面就利用兩邊的墻體開了幾個洞,插兩條木杠,然後再通過這兩條木杠再壓住一個豎的木杠,天井兩邊的墻體基層裏使這個木板壓木板使它不能浮起來。

  但是,如果積水太深,不能及時排出,萬一發生內澇,那時候大屋裏上百號人到哪安生呢?

  1949年的洪水由於來勢兇猛,在大水池造成一定的積水,當積水漫進一層後,大家便開始通過內部的樓梯通道從一層搬到二層居住,而且二層的房子都是互相連通的,仔細觀察,二樓的每一間房子前都有兩根伸出的木頭,它們又是做什麼用的呢?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如果水再深的時候,要逃走怎麼逃走呢?從門出來,從門出來怎麼逃呢,我們看到橫條,上面鋪木板,上面走,那裏有一個逃生門到外面去的,裏面的人都是這樣,每個門口都有橫條伸出來,通過搭的橋從這走。3033另外從外面運水進來,也從逃生門,這個橋送到家家戶戶裏面去。


  主持人:據古宅的後人講,大屋從來沒有發生過外逃的事,因為屋裏就有糧食,可以在二樓生活,即使住上3個月也不成問題。其實,每年都會氾濫的南江河對於邱光儀來説並不是最可怕的事,因為有堅固的圍墻護著大屋。一座都城的明顯標誌也不過就是有一堵堅固的城墻罷了,但作為邱氏家族的族長,邱光儀還是對於大屋的安全放心不下,作為一棟民宅來説,完全可以安居樂業了,邱光儀擔心的是什麼,還有什麼比洪水更兇猛的呢?

  清朝嘉慶年間,一群盜賊趁著黃昏潛入光儀大屋附近,準備夜晚偷襲這家讓他們垂涎已久的大戶人家。盜賊爬上鄰居家的屋頂準備翻墻入內,可沒想屋頂大宅院墻的頂端還有幾米高。鑿洞鑽入,但墻體又挖掘不動。盜賊的行動最終驚動了敵樓上巡視的哨衛。一陣急促的銅鑼聲傳來,嚇得盜賊落荒而逃。

  葉金波廣東省鬱南縣連灘鎮副書記:這裡處在幾個縣交界多民族(瑤族、壯族、漢族)居住的地方,朝廷的管轄有不到的地方,經常有盜匪出現。

  湯教授發現,大屋圍墻的結構是明顯由兩種墻體組成。黃色部分是夯土墻,夯土墻以上才是青磚墻。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這裡面除了一個防洪功能之外,還有一個防盜功能,如果下面用磚墻來堆砌的話,磚容易給強盜把它撬開,但是夯土墻就很難挖洞的,盜賊想要挖,摳,像手榴彈都炸不開。

  在墻頂上湯教授還發現,夯土墻的厚度非同一般。城墻上砌的磚墻其實是建在夯土墻之上的,為什麼要砌這麼厚的墻呢?

  記者現場:上面的夯土墻一直延伸上來,這就是墻頂了,這個墻的寬度量一下,這裡還有一堵墻,加起來是73,27,剛好上面的寬度是一米厚。45厘米給人走,磚墻的厚度是27厘米,墻頂的防衛作用很明顯了,讓守衛的人走動。

  墻頂能夠走人,就成了城墻,而且在城墻的四週都發現有槍眼,這顯然是對付不速之客時所用的防禦工事,為什麼會設計槍眼呢,難道這裡曾經發生過戰鬥?

  夜幕降臨,一群盜賊再次光臨光儀大屋,這次他們是從大屋的西邊進行偷襲,由於西邊附近沒有房屋他們採用了雲梯直接翻墻入內的辦法。這時屋裏的人該如何應付呢?突然敵樓又敲起了緊急的銅鑼聲,屋裏的家丁聞聲迅速趕到城墻,以墻體作掩護,從槍眼和城墻上方居高臨下地將盜賊成功擊退。

  敵樓是光儀大屋的報警臺,它離地13米。能夠窺視屋內外的動靜。白天黑夜都有人看守。因此盜賊想從敵樓下手那是難上加難,剩下唯一能攻的地方就只有大門了,木材結構的大門能經受盜賊的強行進攻嗎?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它有三道防衛措施,它從外面往裏面來看呢,第一道它是採用嶺南民居常見的豎直木櫳

  木櫳按現在的説法就是一種木質的防盜門,豎向的木櫳底下方上面圓,這包含有天圓地方的成分,但主要是出於實用的考慮,底下方眼不易轉動,頂上園眼便於安裝。木櫳裝好後,門框頂上再用一塊橫木板栓上,木櫳就無法上下移動,做到萬無一失。

  第二道防衛措施是一種橫向的木櫳,夜晚防盜時就會拉出來。當橫向的木櫳裝好後,正好和第一道防衛措施形成了一個網格式的古代防盜門。仔細觀察橫向木櫳用的木材都是正方形的,但做成木櫳的時候都旋轉了45度角,變成了菱形,這有什麼講究呢?

  主持人: 這是我們模擬的一套橫向木櫳子的簡易模型,腳下有2個滑輪幫助移動。這樣拿著時它時,木櫳子中間的木棒是正方形的,感覺很平和,慢慢轉動45度後,看到的是什麼呢?正方形變成了菱形,我再做一遍。這樣一看,在視覺上是不是有點不大舒服的感覺。最重要的是這一轉成45度角後,中間木棒的厚度就發生了改變,它的厚度由原來正方形的邊長變成了正方形的對角線。按照數學公式,正方形對角線的長度是邊長的1。4倍,那麼這個菱形的木棒抵抗撞擊的力就比正方形要大,如果按力學來説,這個撞擊力至少是正方形邊長的2倍以上。同樣的木料,由於用法不同,它所産生的威力卻不一樣,這就是木棒的方向旋轉45度的原因所在。

  巧妙的網格防盜門之後就是第三道關卡--木門。這三重防盜關卡構成了一個堅固的防盜系統,難怪日本鬼子一時都無法得逞。屋裏的人似乎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並不死心的盜賊卻琢磨出了堅固的大門居然也有一個破綻,他們發現了什麼呢?

  採取火攻是最令城墻裏的人擔心的事。因為整個宅子都是磚木結構,一旦著火將很難控制。眼看木門就要燒著。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假如這個強盜用火來燒的時候,那麼你這個木門和木籠子很容易著的,燒著以後就進來了。

  火越燒越旺,盜賊的詭計眼看就要得逞。花了十年功夫蓋起來的光儀大屋難道就這樣付之一炬?突然,木門頂上下起了暴雨,盜賊頓時傻了眼。木門上怎會下雨?這水又從何而來呢?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主人也考慮這個問題,如果用火攻的話怎麼滅火救火,所以它在這個門頂上設計了一個洞,這個洞呢可以通到上面木門套上面,木門套上面鑽了幾個小孔,這個小孔的直徑只有1厘米,那麼小孔跟上面的大洞是相通的,如果強盜用火燒的時候可以派人在上面灌水,水就沿著洞通到幾個小孔去,那麼幾個小孔就變成水下來之後會變成一個水幕,那個水幕可以把這個火熄滅。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光儀大屋週密的防盜防衛系統最終讓盜賊無計可施。

  吳慶洲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我到全國各地考察像這麼一個民居大屋恐怕也是罕見的,具有這些功能集于一身。

  主持人:一座房子能夠同時做到防火防盜又防洪,這就是光儀大屋的匠心獨到之處。想到一句話來回應一下,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儘管在我國民居建築中還有很多獨具特色的民間住宅,但光儀大屋各種玄機的設計,多少讓大家看到了另一種民間智慧在閃光。

責編:走近科學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